打开APP
厉害了!耐热性强、产量稳定,这个新品种填补了青绿条豇豆的空白

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 Walp.],又名黑眼豆、黑脐豆、饭豆、十八豆等,在我国种植非常广泛,尤其南方地区,是我国人民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据2020年国际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我国长豇豆栽培面积超过133.33万h㎡,居世界首位。目前青绿条豇豆主要种植区域为东北、京津冀地区、山东、安徽等地。青绿条豇豆品种较多,但多为适宜早春温室、大棚生产使用的耐寒品种,适合二季作地区夏秋季栽培的耐热品种很少。青绿条品种春末夏初气温上升,或夏秋季栽培时主要表现为豆荚变短,易鼓豆,豆荚颜色偏浅等,产量和商品性均明显下降。青绿条豇豆新品种青龙由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选育而成,其最突出的特点为耐热性强,荚色鲜绿,超过35℃豆荚不变色、不变短,产量稳定。可以填补耐热青绿条豇豆的空白。

1 特征特性

早熟,荚条鲜绿色,种子籽粒小,种皮白色,种脐绿色。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以主蔓结荚为主,侧枝2~3个,不发达。主蔓第4~5节着生第一花穗,花呈白色。荚长90~100 cm,横径0.9~1.0 cm,单荚质量25~30 g。商品荚肉厚、紧实,质地脆嫩,口感甘甜。无鼠尾和鼓肚等现象。华北地区春季从播种到始收65天左右,一般667 ㎡产嫩荚2 100 kg。耐热性较好,适宜秋季露地、大棚种植。适宜全国青绿荚豇豆种植地区早春和秋季大棚、温室栽培,春、秋露地亦可。由于其耐热性好,秋季栽培优于其他绿荚品种。

2 栽培技术要点

天津地区春季露地一般4月中下旬直播,需要地膜覆盖,秋季7月中下旬直播,不需要地膜覆盖。南北向作畦,平畦双行栽培,畦宽1.3~1.5 m,穴距25~30 cm,春季直播每穴2~3粒,秋季每穴3~4粒,每667 ㎡栽4 000~5 000穴。

2.1   浇水原则

遵照干花湿荚、前控后促和见干见湿的浇水原则。干花湿荚是指播种时浇足底水,出苗后到开花,控水为主,如果墒情好,只在临开花前浇1次水,供开花所需,然后一直蹲苗到荚果初期才浇水。即开花时避免浇水,待荚坐住后再浇水。前控后促是指出苗到茎叶生长期一般以营养生长为主,此时最好控水控肥,避免植株出现徒长现象,坐荚后植株旺长时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这时以促为主,应大量浇水,使土壤水分稳定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进入高温季节,采用轻浇、勤浇、早晚浇水等办法。见干见湿是指注意不要连续灌水,应保持土壤透气性(土壤持水量在60%~70%),利于植株根系呼吸和生长。

2.2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是丰产的关键。施基肥以腐熟有机粪肥为主,并适量施用氮磷钾平衡复合肥。每667 ㎡约施有机肥 4 000 kg,适当加施复合肥20 kg,以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早期轻追肥的基础上,花荚期结合浇水还需追肥2~3次,开花初期追施复合肥5~10 kg;结荚盛期再追施复合肥2.5~5.0 kg,达到长荚保叶的目的。追肥时,氮肥要适量,磷钾肥要配合,避免氮肥过多造成植株徒长,导致落花、落荚和影响根瘤形成。

2.3   育苗技术

育苗温度控制在25℃左右,温度高利于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苗龄控制在25天左右为宜,及时定植,防苗老化。定植后将温度提高到30℃,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时间控制在7天左右,利于缓苗。缓苗后降低温湿度,防徒长。

2.4   植株调整

豇豆自上架性能差,须人工引蔓上架。当第一花穗以下的侧枝长3 cm时,全部摘除,以保证主茎粗壮。第一花穗以上的侧枝留1~2个,伸到一定长度(约50 cm)时再次引蔓上架。主蔓长到架顶时掐尖,控制生长,可促下部侧枝形成花芽。

2.5   通风透光

为避免豇豆相互荫蔽,露地栽培采用南北向“人”字花架。架材高度最好3 m左右,这样可以明显提高产量。适当稀植,增加通风和透光,更利于结荚。及时采摘下部枯老黄叶及病虫害枝叶,改善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利于保花保荚。

2.6   病虫害防控

①防治原则及病害预防思路   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极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清除病残株,采用高温闷棚杀灭病原菌,减少虫源和病原菌数量。尽量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有针对性防治,不滥用或过量用药。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注意温湿度调控,促根系生长。多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②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a.锈病。日均温稳定在24℃,相对湿度90%,高湿,昼夜温差大易流行。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 000倍液或10%己唑醇悬浮剂2 5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b.白粉病。一般干旱条件下或昼夜温差大,叶面易结露时,此病易流行。选用25%乙嘧酚悬浮剂800~1 0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己唑醇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防治,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c.根腐病。低温高湿易发病。选用23%络氨铜水剂或40%多·硫悬浮剂加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300~500倍液灌根,每穴500 mL,兼治枯萎病。可交替使用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

d.豆蚜。生长适温24~26℃,相对湿度60%~70%。在12~18℃下若虫历期10~14天;在22~26℃下,若虫历期仅4~6天。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时,需要在放风口使用60目防虫网,清除残株。选用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隔7~10天防治1次,共1~3次。

e.豆荚螟。温度适应范围广,最适28℃,相对湿度80%~85%易发生。成虫具趋光性,卵产于花蕾和嫩荚。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时,需要在放风口使用60目防虫网,及时清除病虫残体,减少虫源。田里架设杀虫灯,诱杀成虫。选用26 W双网高压加强款杀虫灯。露地种植时,杀虫灯要放在豇豆种植园区边缘,200 m距离均有效,以减少园区虫口密度。如果在设施内使用杀虫灯,按照667 ㎡设施面积计算,每个温室放置1盏,悬挂在植物上方1~2 m处均可。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从现蕾开始,每隔10天喷蕾、花1次。

2.7   及时采收

当豆荚几乎停止生长,豆荚里的种子开始膨大前,及时采收嫩荚。这样不仅可保证豆荚品质鲜嫩,而且能减轻植株负担,有利于促进后续花朵开放结荚,还可延长采收期、提高结荚率。秋豇豆前期温度高,开花后7~10天即可采收,后期温度低,花后13天才可采收。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1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