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棚卖不到一万元
到一棚头刀售至17000多元
没用化学农药
却几乎不受任何病虫害的困扰
这个村庄的韭菜
通过三个“新技术”实现了改天换命
图片来源:盐湖新闻
这个村里的韭菜不一般!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王范乡刘村庄村有着40余年的韭菜种植史,被称为“三晋韭菜第一村”。该村在多年的摸索中形成了一个春、夏季有大田韭菜,秋季有韭苔、韭花,冬季有大棚韭菜的四季循环式生产格局。
村民王长治就种植了近18亩韭菜。这几年韭菜稳产,亩产3000多斤,因为价格好,收入也不错。别看如今这里的韭菜长势好、受欢迎,但从前并非如此。
“往年冬棚一棚才卖不到万数块钱,去年年底一棚的头刀就卖了一万七八,还不说二刀。今年的大田也不错,上市都两块三。大田产量也是3000多斤,有的管护好了还可以到4000斤。”王长治介绍着。
除了韭菜,王长治还提到了前两个月刘村庄村刚刚丰收的韭花,言语间满是喜悦:“2017年以前,韭花大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一亩地能产六七百斤,价格在刚上市时是1.2元/斤,快下市时是0.4元/斤。现在,韭花长得整整齐齐,大小匀称,一亩地能产1000多斤,价格在刚上市时是3元/斤,快下市时是2.5元/斤。”
同样的地,同样的种植户,是什么让这里的韭菜和韭花的产量与质量都得到了如此大的提升?“韭蛆难治,就是因为它在土里,用一般的药杀吧,药量少了不顶用,药量多了,韭菜农药残留就超标了。年年用药,还会让韭蛆具有抗药性,导致药量越用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危害韭菜安全。”种了30年韭菜的郑红霞介绍道。
在以往的种植中,为了防治韭蛆,一些菜农会盲目用药。虽说韭蛆难治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同时也造成了农药残留超标,导致“毒韭菜”事件频发。
图片来源:今日运城
为了彻底解决韭蛆虫害问题,种植出绿色无公害韭菜,2017年,盐湖区蔬菜发展中心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日晒高温覆膜法”技术,率先在刘村庄村韭菜种植基地试用。
“日晒高温覆膜法”的技术原理是针对韭蛆不耐高温的特点,在每年 4月底至9月中旬选择太阳光线强烈的天气,在地面铺上透光性好、膜上不起水雾、厚度为0.1 mm-0.12 mm的浅蓝色无滴膜,让阳光直射到膜上,提高膜下土壤温度。
当韭蛆幼虫所在的土壤温度超过40 ℃且持续3小时以上,就可将其彻底杀死。同时,也可杀死部分杂草和韭菜弱苗,让韭菜长得更齐更壮。另外,无滴膜可以反复多年使用,如果按10亩地使用3年来计算,每亩地防蛆成本仅为20元。
图片来源:盐湖新闻
在采用“日晒高温覆膜法”技术后,刘村庄的韭菜质量和效益便迅速得到了提升。“种一亩韭菜、韭花每年的纯收入在七八千元,而且管理简单。现在我们村每年收入达20万元的韭菜种植户多着呢。”王长治说,刘村庄村有2100多亩耕地,其中就有1000多亩种的是韭菜,还有不少村民在邻村承包土地种韭菜。
图片来源:今日运城
在2020年初,刘村庄村就将采用“日晒高温覆膜法”生产的韭菜进行了送检,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检测,26项产品农药指标全部为“未检出”。
刘村庄村种植韭菜带来的高收益,也直接带动了王范乡其他村韭菜产业的发展。盐湖区振湖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更是因此不遗余力地推广“日晒高温覆膜法”技术,持续培育无公害、绿色、阳光韭菜,并注册了“42℃光照韭菜”品牌。
如今,“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新技术已在王范乡推广了5000多亩,在全市5.5万亩韭菜种植面积中,推广了两万多亩。
除了韭蛆虫害防治,还有一个问题也是韭菜种植户经常苦恼的,那就是韭菜灰霉病。刘村庄村多年来都采用竹木结构小拱棚种植韭菜,这样的模式让韭菜可以免受寒风侵扰,降低减产风险。但在秋冬时节,室外温度较低,而棚内湿度过高,这又极易造成韭菜灰霉病的爆发。
什么是“韭菜灰霉病”?
韭菜灰霉病又称白斑叶枯病,俗称白点病,是由葱鳞葡萄孢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韭菜上的病害。韭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是日光温室栽培韭菜的主要病害,常常造成韭菜叶片枯死,韭菜湿腐、霉烂。
对于韭菜灰霉病,菜农一般会采用腐霉利烟剂或喷剂来防治。药剂在大棚里弥漫,对灰霉病防治效果很好,但也会造成严重的农药残留超标。
针对这一问题,刘村庄村便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精量弥粉法”新技术。这个技术的核心成分是枯草芽孢杆菌。它是一种粉状的生物菌剂,可以消灭灰霉病,其所生产的韭菜又不会影响人体安全。
“这种菌剂不用加水,对着韭菜上空喷,很小的菌剂分子就会在空中运动,大棚内所有的地方都能被覆盖。病菌的颗粒叫孢子,它特别小,也在棚内飞。”盐湖区蔬菜发展中心副主任许周说,两个肉眼看不到的小物种经过空中的较量,最终菌剂分子会完全杀死病菌。
这个新技术使用起来也异常简单。在冬季韭菜枯萎后扣棚前、扣棚后韭菜生长到10~20 cm时,使用专用“精量弥粉机”喷施超微粉枯草芽孢杆菌2~3次,即可有效防止设施内韭菜灰霉病的发生。
由于是微生物制剂,这个新技术能明显减少大棚韭菜种植的农药使用量,又具有雨天雾天施药不受限,不增加棚内湿度的优点。既有效减轻了环境污染,还达到了大棚韭菜高效、轻简、安全防控灰霉病的效果。
采用“精量弥粉法”技术后,刘村庄村所生产的韭菜无农药残留,每667 m²增产150 kg,增加效益约600元。
前面提到,刘村庄村自种植韭菜以来,一直用的是竹木结构的小拱棚。
小拱棚只有1.5米高,人站起来都直不起腰,给各种作业都增加了操作难度,每年还要反复支棚、拆棚。最麻烦的是,每天早上都要把草帘拉上去,让棚内的韭菜晒太阳,下午又要把草帘放下来,以免韭菜晚上受冻。这给种植户们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劳累。
图片来源:盐湖新闻
“竹木片不能一直插在地里,不然会发霉,韭菜收割完了,要马上把它取出来,第二年小雪节气时再支起来。草帘也要打捆搬回家。这些都需要雇人来做,每亩地需要的人工费在2700元左右。”村民王跃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上购买竹木片、草帘的费用,每亩地的投资需要五六千元。
而近几年刘村庄村许多种植户家里新换上的钢架大棚,一亩地建一个棚需要投资1万多元,但两年就能回本。并且管理方便,省工省事,装上后三、五年内都不用动,所种植的韭菜效益也会逐年增加。
图片来源:盐湖新闻
如今,来往刘村庄村的客商络绎不绝。王长治说,在春节时期他们村的韭菜经常都不够卖,还要从别的村调韭菜过来。
去年,刘村庄韭菜科技示范园已经成为了盐湖区重点支持发展的20个农业精品园之一,省、市更是多次在刘村庄村召开“三新”技术推广现场观摩会。
随着刘村庄村韭菜管理“三新”技术的实践推广,这里的韭菜产业得到了浴火重生,也进一步引领着当地的蔬菜产业向特色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