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亩增产100%,纯收益提高62.9%!这个“抱窝”技术,全国多地适用!

“采用‘抱窝’栽培的马铃薯,亩产达到了3587.89公斤!”

9月19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水磨镇铁厂社区的村民们正在收获马铃薯,看着圆滚滚、黄澄澄的马铃薯铺满垄畦地头,现场的专家、村民们脸上满是笑容。

图片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科技点“薯”成金

“在今年极端天气的影响下,这个产值还不错。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刘飞看着测产结果欣慰地说。

刘飞是水磨镇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的农业推广研究员,他与马铃薯打交道已有20多年。

“他们以前也种土豆,但是产量比较低。在我们合作社办起来以前,平均产量就是在800-1000公斤。但采取‘抱窝’栽培后,我们水磨镇的平均产量达到了2.4-2.5吨,多了三倍!”刘飞介绍说。

那么,这个神奇的“抱窝”栽培技术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让马铃薯的亩产量暴增3倍呢?

什么是马铃薯“抱窝”栽培?

“抱窝”栽培就是利用马铃薯的顶端优势,用小个整薯育苗然后移栽,或者先让薯块长成大芽,出苗后及时浇水并进行多次培土,适当推迟收获期的一种田间管理方法。因采用这种栽培方法可使植株匍匐茎及块茎数目大大增多,从而增加结薯层,多结薯,结大薯,且该方法就像母鸡下蛋抱窝,所以称为“抱窝”栽培。

图片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马铃薯“抱窝”栽培技术优势

01 缓解晚疫病防控压力

昭通市是云南省优质马铃薯高产稳产区域及种薯繁育基地,但因春旱、夏季多雨,空气湿度大,低温寡照等气候因素,致使当地马铃薯极易爆发晚疫病,单产水平低。

而“抱窝”稀植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晚疫病的发生,对晚疫病防控减量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02 提高产量

“抱窝”栽培产量据报道最高在 75 000 kg/h㎡以上,比常规栽培增产 22 500~37 500 kg/h㎡,最高单株产量 6.1 kg。

数据来源:参考文献【1】

以文献【1】里的“简化”抱窝栽培技术为例,马铃薯产量为 68 925 kg/h㎡,比常规栽培增产 15 300 kg/h㎡,最高单株产量为 8 kg,平均单株产量为 3.85 kg。这主要是由于“抱窝”栽培显著增加了分枝数,提高了单株产量和单个块茎质量(比常规栽培增加了 74 g/ 个),增加了繁殖系数(为常规栽培的 2.4 倍左右),最终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和种薯繁育效率。

03 节约种植成本

据文献【1】显示,简化“抱窝”栽培技术主要节约种子费约 7 500 元 /h㎡,节约总成本 690 元 /h㎡;比常规栽培增产 15 300 kg/h㎡,总收益增加了 18 906.9 元 /h㎡,纯收入增加了 19 596.9 元 /h㎡。

数据来源:参考文献【1】

“抱窝”栽培操作要点

1. 选用良种

选择丰产、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无退化、长势较旺的中晚熟脱毒马铃薯品种。推荐良种有克新1号、中薯3号、郑薯5号、克新4号、费乌瑞它、中薯2号、东农303。

2. 壮芽苗培育方法

① 早春壮芽苗的培育

种薯的选择与消毒:选用薯形完整、表皮光滑、芽眼较大、无病虫害、单薯重60~100克的整薯作种薯。种薯在生石灰粉和干草木灰(1∶1的比例)混合物中蘸滚消毒,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洒种薯消毒。

壮芽苗的培育:早春播种前1.5~2个月,将种薯置于14~16℃的温室内催芽,然后放在散射光处催育短壮芽,期间要常翻动种薯。壮芽苗早期长出的根会很快伸长,有力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在多次培土的作用下,会长出较多的匍匐茎并结薯,实现多层结薯,获得高产。

图片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②移栽苗的培育

育苗最好在温室内进行,没有温室的,可在地势较高、避风向阳的地块挖坑式育苗床(育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床土中埋电热线加温。马铃薯定植前1个月左右开始育苗,将已催出短壮芽的整薯芽朝上整齐摆放于育苗床中,种薯间距为4~5厘米,覆土至刚好埋没短壮芽,覆盖薄膜。

薯芽出土前,要重视保温和防寒,保持白天育苗床温度14~17℃,夜间8~10℃;中后期应根据气温的变化调节好床温,中午高温时适当揭膜通风降温,最高温度不超过25℃,温度过低时通电加温。幼苗出土后,白天要揭膜放风降温,以防徒长,直至苗高5~9厘米,长到5~6片叶。移栽前4~6天开始炼苗,以适应大田环境。

图片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③冬前短壮芽的培育

马铃薯收获后,挑选出种薯立即放置在通风、阴凉、有散射光的室内,种薯下铺一层干净稻草,摆放2~3层种薯。其间要经常翻动种薯,保持室温15~19℃,使种薯都能均匀受到散射光照射。种薯出芽后每薯留3~4个强壮短芽,其余芽全部用锋利小刀挖除,使养分集中供应顶部壮芽。

④冷床大芽苗的培育

种薯先在室内培育出短小芽,在大田播种前20天左右,在温室内将种薯芽朝上摆在苗床上,覆盖3~4厘米厚的细土,再盖上薄膜保温防寒。白天床温保持13~15℃、晚间10℃左右。育苗的中后期,温室内温度高时,应揭膜通风降温,床温不能超过25℃。当幼芽刚要出土时,用手轻轻地扒出种薯,不要碰断根和芽,移栽于大田。

3. 施足基肥,适时早播

基肥以腐熟猪、牛粪等有机肥为佳,尽量不施用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不宜作基肥。

大田翻耕整地前4~5天,每亩撒入腐熟猪、牛粪肥3500~4000公斤、草木灰150~200公斤或45%硫酸钾型复肥45~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施肥后翻耙2~3次,做畦。

播种或定植前在畦上开15厘米深的沟,晒田5天左右。适当早播种或早移栽,育苗移栽的,要在当地晚霜过后进行;播种带短壮芽的种薯,在保证幼苗出土后不遭受晚霜危害的前提下,应尽早播种,播种或移栽时,先浇适量底水,栽后覆盖3~4厘米厚的细土。每亩定植4200~4500株。

4. 科学培土

大田马铃薯成活后,要进行第一次中耕和培土,培土厚3~4厘米;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厚5~7厘米;10~15天后进行第三次培土,培土厚8~12厘米。最后一次培土必须在马铃薯封行前完成。培土时如遇干旱,要先灌水,3~4天后再进行培土,以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匍匐茎的形成。

5. 水肥管理

大田马铃薯齐苗后,开始第一次追肥,每亩浅沟浇施腐熟的猪、牛粪水500~600公斤或多元复合肥15~20公斤。发棵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沟施腐熟猪、牛粪水600~700公斤或多元复合肥20公斤。结薯期如有徒长现象,则不需追肥,如长势一般,可少量追肥一次,每亩浇施腐熟猪、牛粪水400~500公斤或多元复合肥10~12公斤。

马铃薯枝蔓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2~3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每次喷50公斤,每次间隔10天左右。马铃薯幼苗生长期,田间土壤持水量以50%左右为宜,结薯和薯膨大期土壤持水量以80%~85%为宜。土壤含水量过高或雨后,要及时开沟排水,中耕松土;土壤干旱时,应及时沟灌,干旱天气每隔7~10天灌水一次。

图片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参考文献:

[1]梁淑敏,杨琼芬,刘飞,卢丽丽,白建明,王颖,李燕山,蒋伟,李先平,隋启君.简化“抱窝”栽培对乌蒙山区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1):1827-1830.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新华社、金台资讯、微昭通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