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用科技种菜的这项硬本领,杭州“菜王”何林海,在前不久的“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中,获得蔬菜种植类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除了“大国农匠”的荣誉之外,何林海还荣获了“全国抗疫突出贡献农民”称号。
12年时间,从开始的50亩土地,到目前杭州市最大的叶菜功能区,主要种植青菜、小白菜、生菜、油麦菜等绿叶类蔬菜,何林海的经历可称为业界传奇。
1998年,19岁的他跟着姐姐从老家江西婺源到杭州打工。小伙子骑着姐夫送的小三轮车,在城站火车站附近的马坡巷走街串巷卖蔬菜。后来他在马坡巷农贸市场定点摆摊,凌晨2点蹬着三轮车从下沙的地头拉菜到农贸市场售卖。
有了一定积蓄后,2004年何林海开始在萧山从事本地蔬菜销售。几年时间,他从一个小摊贩成长为萧山当地蔬菜经销大户。
何林海从不缺斤少两,渐渐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也通过虚心向菜农学习,掌握了一些种植技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何林海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是转型还是继续在农业打拼?何林海思考再三,决定在萧山围垦包地种植。2007年,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萧山围垦承包了200亩土地,从事蔬菜种植兼顾蔬菜经销业务。
再后来,何林海了解到三里亭批发市场要整体搬迁至杭州农副物流中心。为了节约物流成本,也为了更好地发展,2009年,他开始在余杭良渚寻找合适的土地种菜。
也是这一年,世纪联华超市找到何林海,希望他能长期为超市供应绿色无公害蔬菜。
现如今,可以说杭州几乎家家户户都吃过他种的菜,何林海成了真正的“蔬菜大王”。
“种菜是门技术活。”何林海坚信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关键。向农技人员请教、与高校进行科技合作……不断学习,让他更快成长起来。
现在,何林海已是蔬菜种植领域的专家。
他主动推广叶菜轻简化技术,引进履带拖拉机、起垄覆膜机、叶菜收割机、自走式移栽机、无人机及包装流水线等现代化农业机械,新建了育苗流水线、自动化育苗床、数字化催芽室等系统,让叶菜真正实现了机器生产。
他积极推广实施智能化技术,利用农业物联网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合作社目前已建设8座肥水一体化设施设备,覆盖蔬菜1700余亩,实现一键浇灌。
此外,何林海还成功推广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智能温室水培设施、废物利用与有机肥转换施肥技术等,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2019年,他还作为领衔人成立了何林海蔬菜技能大师工作室。
近年来,何林海投入近3000万元铺设农业物联网。以立体农业所在的大棚为例,大棚的两层顶,都能一键开关;棚顶还有监控设备,可以实时查看棚内情况。
“这个种植密度,是常规的好几倍。管子里是肥料,配肥料是最关键的技术。配好的肥料倒进去,能管好几天,非常方便。”何林海介绍,在悬空白色管子里,还有肉眼看不到的传感器,肥料快消耗光了,后台系统就会提醒。
全方位实施农业物联网铺设,让农业管理实现手机上操作,正是有了这些“装备”,何林海将3500亩土地管理得井井有条。但这并不是何林海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树立现代化农业标杆的农业企业。”看着大棚中茁壮成长的蔬菜,何林海坚定而充满希望。
合作社已与杭州世纪联华、盒马鲜生等多家大型超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常年“农超对接”,基地所产蔬果能在160多家门店同天销售;并通过在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微店等,拓宽营销渠道,帮助周边菜农蔬菜解决销售难题。目前,基地年产蔬菜7400吨,销售额达4500万元。
看完“大国农匠”的成长经历
你有何感想?
欢迎留言交流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余杭晨报、浙江日报、浙江省政协网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