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事件丨两个国家兴建种子库,北京山东浙江湖北江苏又有哪些动作?

种业大事件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督促指导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超期未完工项目整改落实;北京市政协召开“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协商恳谈会

山东:亩产超691公斤!耐盐碱常规稻产量再创新高;浙江:2023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项目清单出炉

湖北:瞄准种业“卡脖子”,洪山实验室加快生物育种创新;江苏:不让一粒种子在外“漂泊”!历时六年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基本“摸清家底”

澳大利亚:建立植物种子园避免本土植物因林火灭绝;阿尔及利亚:设立种子库以应对粮食危机

... ...

近期种业圈有哪些动作,一起来看看!

1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

督促指导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超期未完工项目整改落实

近日,种业管理司召开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调度视频会,督促指导相关省份加快整改超期未完工项目,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对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等8个省份农业农村(农牧)厅、畜牧业管理局分管负责同志、种业处室负责同志和相关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同志通过视频参会,针对“十三五”期间投资建设但目前仍未完工的项目,逐一汇报了整改落实情况及下步工作安排。

会议指出,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种业振兴行动部署的重要抓手,是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基础建设安排。近年来,各地在项目谋划、储备、推荐、跟踪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项目整体进展良好。同时,也存在一些省份申报项目质量不高、实施推进不力、“十三五”项目超期未完工等突出问题,相关省份农业农村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整改落实。

会议要求,相关省份要坚决“清老账,理新账”。对“十三五”未完工项目,要加大攻坚力度,强化措施保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一解决销号。对“十四五”规划布局项目,要提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严把申报主体、用地、环评等前置条件关口,择优推荐。种业管理司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部计财司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调度督导,加快推动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超期未完工项目整改,整改结果将与下年度相关项目安排挂钩。

2 北京

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北京市政协召开“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协商恳谈会。市政协副主席林抚生、陈军出席。

会上,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负责人介绍调研情况及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种业企业代表发言,围绕“种业之都”建设、首都林果花草蜂药种业发展、健全财政金融政策、作物种植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基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出意见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并与委员们深入交流。

会议指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所在。发展种业是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必然要求,是立足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引导政协委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广泛凝聚共识,进一步提高对北京建设“种业之都”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推进北京种业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协商议政水平,为推进北京种业振兴,打造北京“种业之都”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

3 山东

亩产超691公斤!耐盐碱常规稻产量再创新高

“稻”喜!青岛的耐盐碱水稻产量有了新突破!10月11日,随着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的耐盐碱水稻专家测评会圆满完成,中国海水稻实现4‰盐度下耐盐常规稻产量新高度。

当日上午,中心邀请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周学标研究员、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委员张保友研究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李升东副研究员担任测产专家,对耐盐常规稻材料22ZS-39和22ZS-44进行了小面积试验田测产验收。

种植试验田土壤含盐量0.34‰,pH值7.9,测产水稻材料以及对照品种全生育期进行4‰的咸水灌溉。此次测产材料22ZS-39产量608.9kg/亩;22ZS-44产量691.8kg/亩,均超过了对照品种盐稻21号516.9kg/亩的产量。这两个耐盐碱常规稻产量打破往年纪录,实现了4‰盐度下耐盐常规稻产量新高度。

据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技术研发事业部部长万吉丽介绍,测产的两个水稻材料非常有代表性。“22ZS-44亩产量已经达到了691.8kg,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很有发展潜力。2017年中心测产的一个杂交籼稻品种,在千分之六的咸水灌溉下,产量达到620.95kg/亩。但因为它是杂交稻品种,杂交稻普遍比常规稻产量高很多,所以今天测产的两种水稻材料在全生育期盐度4‰的咸水灌溉的条件下,产量应该是很不错了,在全国来说也是比较高的。”

记者了解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团队自2012年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开始做耐盐碱水稻育种研究。育种过程中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生物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手段,缩短育种周期。2019年耐盐常规稻的产量为295.9 kg/亩,2021年耐盐常规稻的产量为590.6 kg/亩,2022年4‰盐度下耐盐常规稻的最高产量为691.8kg/亩。团队在育种方面不断突破,并且每年持续不断输出新的稳定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与此同时,十年间,中国海水稻已从科研试验阶段,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推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截至2021年底,中国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十多个省份,品种覆盖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地。2022年,中国推广海水稻种植的面积突破100万亩。

4 浙江

2023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项目清单出炉

10月10日,浙江省2023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项目清单出炉,支持萧山区南阳街道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等160个项目区内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建设面积达20.16万亩。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获悉,浙江省近日下发的《关于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工作的意见》明确,浙江省将在2023年至2027年的5年内,改造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300万亩以上,区域内全面建成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的高标准农田,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有机套合,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平台、主阵地。浙江省将围绕“田、土、水、路、电、技、管、服”等8个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提升内容,全面改善粮食生产功能区生产条件,增强产出能力,把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建设成为稳产高产的核心区。

“我们将通过开展田块整治、提升灌排设施、改造田间道路、配套输配电建设等举措,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水平和农田质量,推行先进适用技术,健全经营服务机制,加强用途管制,确保种粮属性,持续夯实稳产高产基础。”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符合条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项目,省级以上财政将按项目核定投资标准,分类分档给予资金补助,最高可达每亩3000元,山区26县和海岛地区补助比例最高可达70%。

5 湖北

瞄准种业“卡脖子” 洪山实验室加快生物育种创新

“实验室玉米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玉米重要性状的机制解析和基因克隆、育种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谈及玉米团队一系列新成果时,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洪山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严建兵教授说,团队的下一步目标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集成各个研究环节,建立全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实现玉米关键种源创新。

湖北洪山实验室聚焦生物育种领域,将主要农作物、主要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纳入研究范围。严建兵教授领衔的玉米团队,是其中一支研究团队。

玉米团队克隆一批重要基因

日前,严建兵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杂志《自然·通讯》,揭示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的奥秘。

玉米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异交率非常高。然而有一类特殊的玉米,能为其他种类玉米授粉结实,却“排斥”其他种类玉米的花粉,这种现象被称为单向杂交不亲和。严建兵团队通过研究,在目标区间内鉴定到三类共7个可能决定不亲和表型的基因,并提出一个解释其成因的三基因遗传模型。

今年以来,玉米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发现可同时提高水稻玉米产量的关键基因,揭示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的奥秘;创新玉米单倍体诱导方法,有助提高育种效率;构建首个玉蜀黍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助力玉米遗传改良;成功克隆一个广谱抗病基因,能显著提高玉米对南方锈病的抗性……

“加快生物育种创新,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核心之一在于基因。”严建兵说,团队已成功克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基因,将努力把基因克隆和机制解析的能力转化为种源创新的能力,把基因组研究的优势转化为基因组育种的优势。通过遗传改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玉米蛋白质含量。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玉米团队成员邱法展是华中农大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主持完成和在研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

“洪山实验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努力打通从关键性状遗传机制解析、重要基因克隆的基础研究,到核心种源创新的应用基础研究,再到新品种培育的应用研究的全产业链链条。”严建兵说,玉米团队因此进行了重新整合,邱法展负责做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构建及重要种质资源创制中间环节工作。

而在邱法展看来,这是我国目前商业化育种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过去,理论研究成果往往难以与常规育种有机融合,现在需要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克服上下游脱节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服务常规育种,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准度,建立健全的商业化生物育种技术体系。“产业服务以技术体系建设和种质创制为主,发表高水平文章较难。”但他表示,自己愿做团队上游基础研究与下游应用研究的桥梁,将团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优势转化为育种优势及服务产业优势。期望在3至5年时间里,建立完善的玉米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精准、高效服务育种应用。

“合起伙来干大事”

“玉米团队11年来在玉米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解析、重要基因克隆方面有所贡献,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洪山实验室的组建,促使我们‘革自己的命’。”严建兵说,以前,大家围绕各自感兴趣的方向做研究;现在,要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必须改变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的弊端,深入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合起伙来干大事”,已经成为各个团队的口头禅。

去年底,洪山实验室启动湖北省科技重大项目“农业生物绿色优质品种选育”,以提供绿色营养健康的水稻、玉米和油菜产品为总体目标,以育种技术创新为先导,集成各方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推进产学研更加深入紧密合作。

这个月,洪山实验室又启动了武汉市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及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专项由武汉市科技局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实施,5个项目涉及水稻、油菜、蔬菜、生猪、鱼类,由洪山实验室牵头承担,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将围绕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品种培育,开展协同攻关。

6 江苏

不让一粒种子在外“漂泊”

江苏历时六年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基本“摸清家底”

农业农村部于2015年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根据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江苏省于2016年启动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记者10月11日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获悉,历时6年的普查与收集行动近期告一段落,本次普查行动查清了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全省共收集资源样本3446份,基本摸清江苏种质资源家底,初步揭示了江苏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演变规律,为进一步制定种质资源保护策略,开展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2224名普查人员6年收集资源样本3446份。据了解,此次全省60个普查县(市、区)共有2224名普查人员参与此次普查工作,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干部群众、咨询相关专家等形式,基本查清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状况和历史变迁。全省共收集地方种质资源3446份,包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牧草绿肥等五大类作物,涵盖江苏地区长期栽培的所有作物类型,涉及植物46个科、118个属、165个种,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目前所有征集、收集的资源样本经过繁殖鉴定,都已经移交国家种质库圃,圆满完成了本次普查与收集行动任务。”黄俊说,此次行动抢救保护了一批地方特色资源,包括许多珍稀的特色资源,如柿树野生变种桂五野柿子、誉为“贡豆”牛脚扁蚕豆、周总理称之“响菜”的青不老苔干、小果型花生八集小花生、“芋中板栗”的靖江香沙芋、“大紫红”莲藕等。

7 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

澳大利亚:建立植物种子园避免本土植物因林火灭绝

阿尔及利亚:设立种子库以应对粮食危机

生态学家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岛屿上建立了一个植物种子园,以保护当地植物避免因森林大火而灭绝。

位于南澳大利亚州袋鼠岛的濒危植物种子园占地约5000平方米,园内种植约900种本土植物,为未来有可能灭绝的植物提供保护。

前不久,阿尔及利亚也有相关报道,设立种子库用于应对粮食危机。

今年8月,阿尔及利亚总理阿卜杜拉赫曼在首都阿尔及尔出席了阿国家种子库落成典礼。该种子库的设立将有助于阿选育本土优良农作物品种,保障阿粮食安全,以应对目前全球面临的粮食危机。

阿卜杜拉赫曼表示,阿尔及利亚决定依靠自己的方式生产农业发展所需的种子,阿国家农业战略旨在生产更多的谷物、豆类和牛奶,以实现该国的粮食安全。他同时宣布从2023年起阿尔及利亚将停止进口蔬菜种子。

来源|农财君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