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亩均产值2.1万元,年总产值约5.376亿元!小薯叶,大产业!

为深入挖掘叶用薯的市场潜力,有效促进叶用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持叶用薯种植户、消费者、社会其他群体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营造武汉市黄陂区叶用薯产业国内技术、效益领先的发展势头,特针对该产业做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   叶用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势头强劲

叶用薯是以食用幼嫩茎叶为主的菜用甘薯专用品种,其以口感嫩滑、营养丰富而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2006年开始,黄陂区从福建等地引种叶用薯并进行试验推广,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种植面积1707h㎡,667㎡年均产量6000kg,667㎡年均产值2.1万元,年总产值约5.376亿元,是当前黄陂区最有发展潜力的蔬菜种类之一,黄陂区也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叶用薯生产区域。

1.2   规模化初具雏形

目前,国内叶用薯生产主要分布在湖北、福建、四川、浙江、江西、湖南等地,但由于种植品种老旧、效益不佳、技术推广意识不强和力度不足,导致叶用薯种植分散,难以形成规模。自2009年引进口感、营养俱佳的福菜薯18号等优势品种后,黄陂区抢抓市场机遇,大力推广叶用薯标准化栽培技术,使叶用薯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增长,目前全区种植面积超过5.33h㎡的种植大户和企业达到30余个,面积在0.33h㎡以上的种植户约2100户,主要分布在黄陂三里街、大潭街、六指街、罗汉街、前川街、祁家湾、王家河街、长岭街、李集街姚集街等地区,其中三里街、六指街、前川街3个街道的种植面积较大,种植面积都超过266.67h㎡。

1.3   产品标准趋于统一

目前,黄陂区叶用薯主栽品种为福菜薯18号、鄂菜薯10号,是近年武汉市最畅销的2个薯尖品种。至2021年7月,福菜薯18号和鄂菜薯10号在黄陂区种植面积约1266.67h㎡,覆盖率达80.5%,2022年覆盖率将达到90%,品种逐步趋于统一。随着叶用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薯尖春季与夏季采收标准已被种植户所接受。采收时以底部手掐即断为准,用皮筋束成质量为400g左右的小把,每把长度、整齐度一致,用塑料筐平装1层。通过叶用薯产品标准的“黄陂化”,目前在武汉各蔬菜批发市场上,可将黄陂叶用薯与其他地区生产的叶用薯识别开来。

1.4   产业服务平台健全  

随着叶用薯产业的快速发展,黄陂区从事叶用薯种植技术、信息服务的平台应运而生。目前,依托由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力量形成的叶用薯技术服务团队就有高级职称专家10位,专业服务覆盖新品种引进、茬口配置、越冬繁苗、反季节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叶用薯种植技术各环节。同时,结合国家蔬菜信息监测和黄陂农业信息2个业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叶用薯批发、零售等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平台运行良好。根据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情况,平台可以发布区域市场价格收购信息,指导各地有计划地增加当季采收量和来年叶用薯生产面积。

2   叶用薯产业发展优势

2.1   市场优势  

经多年的发展,黄陂叶用薯产品标准已基本统一,在同类产品中无论是品质还是商品性皆胜出一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价格比其他地区高0.6~1.0元/kg。随着黄陂叶用薯的快速发展,销售渠道模式变得更加多样,不仅销往批发市场,还直接入驻大型超市和社区直营店等便民卖点。同时,销售区域也逐步拓展,从以往的本地销售走向全省,甚至在湖南、山东等地也频频“现身”,市场先发优势愈发显著。

2.2   技术优势  

叶用薯适应性强,种植较简易,但不耐低温,因此越冬繁苗技术成为各地叶用薯发展的瓶颈。经过多年探索和技术攻关,黄陂区现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越冬保苗技术和实际经验,可使冬季保苗成活率达到80%以上,能确保春季种苗需求,降低种苗成本。除外,依托叶用薯专家技术团队服务平台,一套优质高效的标准化叶用薯种植技术规程已推广实行多年,从定植到田间管理,从采收到商品化处理,从预冷到冷链运输等各环节都有丰富的技术支持。

2.3   运营管理优势  

叶用薯种植时间较长,采收周期短,可从4月持续采收到9月,利用设施栽培甚至可以持续采收8个月,因此对生产用工和基地运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叶用薯生产成本中用工成本占比最大,如何综合应用生产技术和实际管理经验开展生产是规模化基地最大的难题。在规模化生产中,黄陂区各基地在叶用薯田间管理、采收分级、冷链贮运等环节皆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黄陂叶用薯生产和运销体系开始整合,以期通过强化产业链和形成产销联盟提高整体竞争力。

2.4   区位优势 

黄陂区位于武汉市最北边,多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四通八达,运输便利。同时,丰富的耕地资源和雨热同步的自然环境为叶用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也为叶用薯产业的强势崛起和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叶用薯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品种多而杂,更新换代速度较慢;病虫害渐增,尤其是病毒病、蜗牛、斜纹夜蛾逐年高发;内部竞争激烈、用工成本升高等问题凸显,成为产业做大做强的绊脚石。下一步,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问题,黄陂区将着力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3.1   适地发展,注重品质  

叶用薯在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的田地里种植品质更佳。目前黄陂区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叶用薯,但以武湖地区的三里、大潭,内陆有河流和水库的前川、六指、王家河、长轩岭、姚集等街道生产的叶用薯最受市场青睐。在叶用薯种植区域规划上,引导种植户和企业在上述街道开展适地栽培,实施集中区域管理和规模化生产措施,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保障叶用薯的食用价值和外观品质。

3.2   优化服务,更新技能  

利用叶用薯种植技术专家服务团队,大力开展叶用薯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全面优化技术服务质量。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老品种的提纯复壮,将品种优势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更新叶用薯生产中农药和肥料使用理念和技能,全面实施叶用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利用黄色粘虫板、生物导弹、性引诱剂等物理、生物技术控制蚜虫、夜蛾的为害,避免使用化学农药;科学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利用肥水一体化技术合理追施可溶性生物肥,减少尿素和硝态氮的使用,提高叶用薯营养品质。

3.3   加大宣传,塑造品牌  

支持黄陂叶用薯开展商标注册,统一定制叶用薯装运塑料筐和包装袋。加大市场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报刊等渠道集思广益征求黄陂叶用薯产品标识,逐步塑造叶用薯品牌。在宣传和品牌塑造上,利用创业故事、产业发展介绍在网络、报刊上对黄陂叶用薯的品质特性和营养价值进行宣传报道;开通黄陂叶用薯官方微博,利用抖音、微博等平台宣传叶用薯食用方法、功效以及种植小故事,全面提升黄陂叶用薯市场知名度。

3.4   促进整合,力推外销  

成立黄陂叶用薯产业联合社,整合各地、各公司优势资源,形成生产、运输、销售联盟,发挥产业联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省外市场的信息交流和叶用薯消费区域的挖掘与开拓,在巩固现有外销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销售区域,以渗透形式逐步打开外销市场,促进黄陂叶用薯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避免发生由内部产量过剩导致的滞销和产业倒退现象。

4   潜力品种推荐

随着叶用薯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种植和消费环节对叶用薯种植品种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费端,市民要求薯尖口感更柔和嫩滑、细腻香甜,色泽更翠绿且烫后不易变色,品种性状主要体现在无茸毛、叶片更肥厚,酚类物质含量低、抗氧化能力高等。生产端,种植户要求薯尖产量更高,耐连作、耐低温、耐践踏,抗病能力更强,品种性状主要体现在植株直立性强、分枝旺,茎叶生长快且生长量大、生育期长,抗逆性强等方面。参考目前市场上的主栽品种和各地新品种情况,介绍3个潜力较大的叶用薯品种。

4.1   福菜薯22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泉薯830为母本,台农71、福菜薯18号、福薯7-6和紫叶薯为父本,采用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品种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6014。植株茎尖无茸毛,蔓粗中等,叶片浅复缺刻、大小中等偏小,食用部分均为绿色;口感好,烫后颜色翠绿,有香甜味、无苦涩味,有润滑感。株型直立,分枝性好,侧枝长势整齐紧凑,分枝夹角小,单株分枝数15~18条,耐密植(每667㎡植1.3万株左右),适于机械采收,是目前克服用工难、用工成本高最突出的品种。

4.2   福菜薯18号  

由福建省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泉薯830与台农71杂交选育而成,品种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1015。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植株生长旺盛,腋芽再生能力强,耐湿、耐水肥,产量高;叶心带齿形,茎、叶、嫩尖均为绿色;茎尖无茸毛,开水烫后颜色翠绿,食味清甜, 有香味、无苦涩味,有滑腻感,适口性好。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中感薯瘟病,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设施繁苗易发生菌核病。

4.3   鄂菜薯10号  

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福菜薯18号授粉选育而成。株型半直立,萌芽性好,分枝中等,叶片心形带齿,叶片、叶柄和茎秆皆为淡绿或绿色;块根长圆柱形,皮色淡红,叶面无茸毛,烫煮后仍保持翠绿或深绿,香味浓郁,无苦涩异味,有滑腻感,食味优,抗茎线虫病和蔓割病,易感根腐病。相比亲本福菜薯18号,该品种茎秆更粗壮,叶片更大,产量更高,但农事践踏耐受能力较福菜薯18号弱。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2年7月上

更多信息,请添加小蔬微信号CJSCZZS004了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