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6年,50多万公里,4000多万颗种子,他的一生看哭无数人......

“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

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援藏16年

跋涉50多万公里

采集4000多万颗种子

培养出西藏大学第一位植物学博士

……

2017年9月

一场车祸将他的生命定格在了53岁

他就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扬

近日《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

在央视频播出

其中一期节目深情回望了

钟扬教授的“种子人生”

令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因为爱情

在妻子影响下与植物学结缘

1979年,钟扬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此后,他作为计算机人才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工作。

在同事张晓艳的引导下,钟扬第一次开始接触植物学相关的专业。后来,钟扬和张晓艳结为了夫妻,植物学研究也成为他毕生奋斗的方向。    

“可以说我只是稍微把他领进门,最后他对植物学的知识是超过我了。”张晓艳说,钟扬孜孜不倦地学习植物学,风雨无阻,旁听了武大的全部课程。

△从计算机人才到著名植物学家,钟扬的学习能力有多强?(央视频号:故事里的中国)

婚后,钟扬与妻子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取名为:云杉和云实,分别代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钟扬与儿子的合影

妻子张晓艳说,“这两个名字可以包含所有的植物界”。夫妻两人热爱植物,就如同热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决意进藏

为采种踏遍每一寸土地

2001年,钟扬放弃复旦大学副院长的职务,主动请缨到西藏大学任教。许多人不理解:一个复旦大学的著名学者,为什么要跑到边疆搞科研?

原来,钟扬在复旦大学重建生态学科的工作中越来越意识到,许多物种在消失,保存种质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对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意义非凡。

“青藏高原有2000种特有植物,一颗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那是每个植物学家都应该去的地方。”

为了让世界重视西藏的种子,钟扬带领学生们跋山涉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为国家提供重要的生态安全储备资源。

有人问钟扬,一天到晚采种子,没有任何眼前的经济利益,值得吗?

“功成不必在我。”他回答:“假设一百多年之后还有癌症,又发现有一种植物可以抗癌,但也许由于气候变化,这种植物已经消失。人们会想起,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好像采集过。”

后来,在钟扬团队采集的高原香柏种子中,真的提取出了抗癌有效成分!

播种人才

培养出7名少数民族博士生

在钟扬心里,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我想带出一批博士生团队,让西藏形成人才培养的造血机制。100年后我肯定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我的学生们在,他们早晚有一天会发现那颗改变我们国家命运的种子。”

扎根高原的16年间,钟扬指导西藏大学申请到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将西藏大学的生态学科带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相继培养出7名少数民族博士生……

△钟扬与学生们

钟扬的第二个藏族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说,“钟老师在西藏16年里,做了两件事。一个是采集青藏高原的野生植物种子;另一个是播撒种子,这个种子是人才种子。”

后继有人

替他完成未竟的事业

因长期高强度工作,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医生对他下了三个禁令:不能喝酒,按时吃药,缓去西藏。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经过这次大病,钟扬会放慢工作的脚步。可是此时此刻人们发现,他不仅没有放慢,反而“变本加厉”!“他前两条都严格执行,但最后一条,他戒不了。”妻子张晓艳说。

没有人能劝住他,因为他早已下定决心:“共产党员,就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为了“种子事业”,仅2016年,钟扬就飞行了167次。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年仅53岁。

当时,他的双胞胎儿子才刚满15岁。噩耗传来那天,大儿子痛呼:“父亲,你敢走啊,我还没长大呢……”悲痛之余,家人捐出全部车祸赔偿金,设立了“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想让他未竟的事业继续做下去。

钟扬曾说:“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世界上有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钟扬非常喜欢的一首小诗。如今,在那漫山遍野的藏波罗花中,我们仿佛都能看见钟扬教授的背影。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钟扬把自己活成了一颗追梦的“种子”,种子回归大地,无数年轻人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在追梦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奔跑!

来源:央视频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