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不简单!菜农42年“种”出34个国家发明专利,还当上了省劳模!

这个农民真不简单

不仅靠种菜当上省劳模

还在蔬菜大棚里“种”出

34个国家发明专利

其中一项专利

能帮番茄种植户省不少心

图片来源:宿迁网

1963年出生的周相民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城厢街道人,自17岁开始就一直扎根农村,到如今在当地已是出了名的种菜能手。这些年,周相民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农民创业状元”“江苏省农民创业状元”“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等称号,他的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跟小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坦然面对挫折,潜心钻研技术

创业初期,周相民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失败。2009年年末,一场大雪突然降临。由于缺乏经验,刚开始用竹子搭建的蔬菜种植大棚被大雪全部压塌,苦心经营的300多亩菜地被一场天灾毁尽。巨大的损失让周相民和家人的心上笼罩了一片阴霾。周相民顾不上过年,一边全力采取灾后补救措施,一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组织生产自救。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这次挫折,周相民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从此,他专心钻研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建设钢架蔬菜大棚,解决了大棚稳定性差的问题;每年在农闲季节聘请农技专家开展技术讲座,成立技术培训小组,采取现场示范和集中授课相结合的形式,向社员传授关键技术。

图片来源:宿迁网

如今,周相民和他的社员们全部搭建起新型钢架大棚或连栋棚,采用防虫网、遮阳网、喷滴灌等新型设备和技术,生产水平和抗灾能力大幅提升。他还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日常管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其中番茄种植技术与推广入选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一人富不算富,一村富才算富

除了自己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周相民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入社发展蔬菜种植,把一家一户的土地整合起来,由合作社统一安排生产,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

2010年,村民王恒曾下定决心加入合作社,承包40亩土地开展蔬菜种植。周相民手把手地教王恒曾如何选择品种、搞好管理、衔接茬口等,并为其设计了一年三熟“立体式”种植模式。一年下来,王恒曾获利30多万元。看到王恒曾的成功,其他农户信心大增,也纷纷加入合作社,开启了种菜之路。

图片来源:宿迁网

“一家富不算富,一村富才叫富。”这是周相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合作社已经累计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110多人就业。就其中一位合作社成员王巧玲说:“我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加入了周相民的合作社,承包了四五亩地种蔬菜,没想到一年下来赚了十几万元。”

2014年,周相民还创建“劳模工作室”,无偿为贫困户低收入户提供种苗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他不仅自己当讲师,还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来讲课,每年培训20多期。其中一位学习成员周广伟说:“开始凭老经验种瓜,收入不高。参加培训后,我引种早熟、糖度高的西瓜,采取新技术管理,收入比之前高出三成多。”

图片来源:宿迁网

目前,该合作社投资已达46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钢架大棚400栋,总面积达1210亩。合作社生产的18种农产品被农业农村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1个农产品被农业农村部认证为“绿色食品”,年创利润超1000万元。

“种”出34个国家发明专利

别人种大棚只能长出蔬菜,周相民却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种”出34个国家发明专利,涉及土豆表面清泥装置、大蒜种植装置、带有防虫浇水功能的西红柿种植支架等多个方面。

图片来源:企知道专利检索截图

据当地一位菜农王守礼介绍,周相民发明的西红柿支架,拉一根铁丝,吊下蔓绳,番茄就能向上生长而不倒,可使用3到5年,一亩地不超过500元,省工又省钱。

图片来源:企知道专利检索截图

将该番茄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番茄的茎攀爬到横向支撑上,柔性管的出水口固定在番茄根部的上方,人工把水从喇叭口倒入,通过柔性管流到番茄的根部,对番茄进行浇水,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浇水效果。

此外,周相民还承担着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引进与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和“高品质设施专用番茄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并在《农业与技术》发表“钢架大棚连茬高效种植模式探索”论文。他发明的西瓜嫁接技术可以提高西瓜产量30%以上,因此被评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 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宿迁网、紫牛新闻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