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致敬!82岁院士手术后立刻下地干活!给“洋白菜”装上中国芯,推广面积超1.5亿亩!

让国外的“洋”白菜变成中国的甘蓝

这位82岁的老爷爷功不可没

他就是中国甘蓝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

最近,他刚做完腹膜透析手术

还没等出院就偷偷下地做科研

只为了让中国篮子里装满自己的蔬菜

01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

甘蓝起源于欧洲,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蔬菜市场供应紧张,甘蓝育种技术落后。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当时已开始大力研究,应用先进的杂种优势育种,而我国生产上应用还是产量低、抗性差的地方品种,少数新的优良品种都靠国外引进。

当时我们国家南方种植一种从国外进口的、叫做"黄苗"的甘蓝品种。1967 年,这个品种的百万亩甘蓝突然出现大面积只开花不结球的现象,方智远与专家们连夜赶往广东,看到地里一片片未熟抽薹的甘蓝,农民蹲在地里掉眼泪,他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发出我国自己的品种。

图片来源:农民日报

在上述背景下,1970年7月,蔬菜所组建了甘蓝遗传育种课题组,方智远任课题组组长,开始了甘蓝一代杂交种的研究工作。根据当时蔬菜产业需求,课题组以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等杂种优势育种技术,培育高产、稳产甘蓝杂交种为主攻方向。

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课题组于1973年与北京市农科院合作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新品种结出来的球特别大,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杂交优势特别明显。”挪开压在头顶的洋种子大山,方智远轻松不少。利用自交不亲和系技术选育出的“京丰一号”,产量高、整齐度好、适应性强,迅速在全国铺开。

▲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

可问题也接踵而至。“我们在云南呈贡地区,看到菜市场里全是‘京丰一号’,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摊子上。北京、天津、沈阳、石家庄等地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方智远考虑,解决了自主造、“没得吃”的问题,还要解决品种单一、收获期过于集中的问题。

为此,团队又陆续育出“报春”“晚丰”等6个早中晚期配套优良品种,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甘蓝了。

这些品种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种植面积达1.5亿亩以上,占国内甘蓝种植面积的60%,对缓解当时蔬菜供应紧张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2攻坚克难 佳绩不断

上世纪80年代,甘蓝生产上病毒病、黑腐病、干烧心病危害严重,如何培育出抗病甘蓝品种,又成了摆在课题组眼前的一个难题。

为此,课题组设计了大量的甘蓝杂交组合,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甘蓝的花蕾比较小,授粉时先要把花蕾拨开,再拿它的自体花粉一个个完成授粉,很费眼睛。每株甘蓝有几百上千个花蕾,方智远和课题组成员在给甘蓝授粉的时候,精神都得高度集中,全神贯注。

甘蓝的花期并不长,为了赶在花期结束之前完成授粉,课题组成员往往都会加班加点工作,一天的授粉工作完成之后,每个人都累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疼。

▲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团队及部分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方智远和课题组成员通过抗病抗逆育种和大量的筛选试验,陆续选育出抗病毒病、抗干烧心病、耐先期抽薹的第二代甘蓝新品种“中甘8号”、“中甘11号”。

90年代初,为了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团队以提高品质为主要目标,开展了适于保护地栽培的甘蓝品种的选育,育成早熟、优质,适于露地、保护地种植的第三代甘蓝新品种“8398”和“中甘15”。

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为克服自交不亲和制种技术的缺陷,团队利用首次发现的甘蓝显性核雄性不育系和引进的胞质不育系,研究建立了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配制出第四代甘蓝新品种“中甘21”等6个雄性不育新品种,实现甘蓝制种技术由自交不亲和系到雄性不育系的重大变革。

近年来,团队又在甘蓝抗枯萎病育种、耐寒越冬甘蓝品种培育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培育出了“YR中甘21”“中甘628”“中甘606”等抗枯萎病品种,这些品种不仅枯萎病抗性强,而且熟性早、颜色绿、品质好,得到种植户的广泛认可;育成的耐寒越冬品种“中甘1305”,表现耐寒性强、颜色绿、耐贮运、耐贫瘠,替代国外品种“绿缘”成为了长江流域越冬主栽品种,扭转了越冬茬口对国外品种依赖的被动局面。

目前,全国生产的甘蓝,每两棵中就有一棵是他们团队育出的品种。


▲方智远院士在进行甘蓝授粉

57年来,一个个优秀品种的诞生,实现了我国甘蓝春夏秋冬新品种的全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累计推广1.5亿亩以上,使甘蓝不仅成为中国老百姓餐桌上四季都能吃到的蔬菜,还能供应出口,成为蔬菜出口贸易中的重要种类之一,为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高蔬菜科技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57年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团队成员有所变化,但始终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团队老中青结合,既有育种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又有勇于创新的中青年骨干。不论春夏秋冬,团队特别重视深入蔬菜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市场上的问题和需求,足迹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区),在20多个省市建立50多个试验示范基地,使团队成果很快被产业利用。团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和国内近100个种子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关系是使育种成果得到迅速推广的重要保证。

未来,在方智远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下,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甘蓝品种送到农民手里,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在这里,小蔬祝愿方院士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甘蓝品种推荐

YR中甘21

品种特性:早熟,耐抽薹,高抗枯萎病,球形圆正,球色绿,商品性好。

中甘628


品种特性:早熟,耐抽薹,抗病抗逆性好,显球,球色绿。

中甘56


品种特性:极早熟保护地春甘蓝品种,色绿,优质,耐抽薹,效益好。

中甘26

品种特性:极早熟,耐抽薹,球色亮绿,球形圆,叶质脆嫩。

中甘167

品种特性:早熟,耐抽薹,球形圆正,耐裂球,商品性好。

中甘605

品种特性:雄性不育系早熟秋甘蓝一代杂种。株型较直立,球色绿,圆球形,中心柱短。早熟,熟期55~60天。

中甘606


品种特性:早熟秋甘蓝,圆球型,叶球绿,品质好,中心柱短,抗枯萎病,定植后55~60天收获,单球重1.2公斤左右,较耐裂球。

中甘1305

品种特性:圆球越冬甘蓝,色绿,耐寒,耐裂,田间耐放,收获期长,适合长江流域及周边越冬种植。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中国蔬菜、农民日报、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