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年三种三收,亩效益达9310元!附全套种植技术

大棚蔬菜生产广泛分布于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等市,仅连云港市大棚蔬菜面积就有42万亩(2.8万h㎡),规模较大,但存在品种适用性差、茬口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效益不高。

经过近几年多点多次试验、示范,集成并推广了适宜苏北地区大棚生产的西瓜—豇豆—大白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此模式通过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搭配茬口、调整栽培设施等措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目前已经在海州、灌南、灌云等县区推广应用。

1  茬口、设施及种植效益

1.1 茬口安排

西瓜2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5月上旬采收,5月中旬拉秧;豇豆5月中旬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中旬采收,8月下旬清棚;大白菜8月下旬播种,11月下旬采收。

1.2 设施

3茬均用滴灌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其中西瓜为地膜、小拱棚、双层棚膜共4层覆盖,地膜采用0.6~0.8丝(1丝=0.01mm)白色膜;豇豆为单层棚膜覆盖,采用前茬覆盖所留的地膜;大白菜为单层棚膜覆盖。

1.3 种植效益

以连云港市灌南县李集镇某种植户90亩(6h㎡)大棚采用此模式生产为例。2020年——

全年3茬每667㎡总产值16590元,土地租金1000元,总成本7280元,667㎡效益9310元(表1)。

2  西瓜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应选择早熟、易坐果、品质优、抗病性强的品种,生产上表现较好的品种有84-24、苏梦6号、京欣等。

2.2 育苗

12月下旬育苗。种子经浸种、催芽后用50孔穴盘育苗。出苗前高温高湿促发芽,即播后浇透水,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夜间18~25℃;出苗后低温控湿促生根,即出苗后至第1片真叶展开前尽量少浇水,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15~18℃。

2.3 定植

每667㎡撒优质有机肥1000kg、尿素20kg、复合肥(N∶P2O5∶K2O=15∶15∶15,下同)50kg作基肥。爬蔓栽培,按畦宽250~300cm作畦,一般每棚2畦,沟宽30~40cm、深15~20cm,每畦铺2条直径16mm的滴灌带;吊蔓栽培,按畦宽60~100cm作畦,一般每棚4~6畦,沟宽30~40cm,每畦铺1条直径16mm的滴灌带。

翌年2月上旬,当幼苗具3~4片真叶时,选无病、无徒长、无僵苗、生长健壮的苗定植。定植密度视栽培方式而定,爬蔓栽培的,行距200~250cm、株距30~40cm,每667㎡定植600~700株;吊蔓栽培的,行距50~80cm、株距30~40cm,每667㎡定植2000~2500株。定植后浇定根水,封定植穴。

2.4 田间管理

及时查苗、补苗。白天温度25~35℃,昼夜温差保持10℃为宜。坐果后每667㎡穴施复合肥20~30kg。伸蔓后,适当浇水,开花坐果期,控制浇水;果实膨大期增大浇水量,保持田间湿润;采收前7~10天停止施用肥水。爬蔓栽培的采用三蔓整枝,即保留主蔓及2条健壮侧蔓;吊蔓栽培的采用双蔓整枝,即保留主蔓及1条健壮侧蔓。选择第2~4朵雌花授粉,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蜜蜂授粉,以提高坐果率。坐果后爬蔓栽培的每株选留2个瓜,吊蔓栽培的每株选留1个瓜。

2.5 病虫害防治

大棚西瓜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等。可用霜霉威防治苗期猝倒病,用甲基硫菌灵防治枯萎病,用百菌清防治白粉病,用啶虫脒防治蚜虫,用吡虫啉防治白粉虱。

2.6 采收

分次陆续采收成熟西瓜。

3  豇豆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选用耐热、优质,结荚集中、结荚率高的蔓生品种,如连豇2号、苏豇6号等。

3.2 播种

5月中旬西瓜拉秧清园后,整理地膜、滴灌带,不施基肥。在上茬畦面上点播,每穴2~3粒,用种量2.0~2.5kg/667㎡,行距50~60cm、穴距30~35cm,3200~4000穴/667㎡。播后用滴灌带浇透水。

3.3 田间管理

查苗补缺,在第4片真叶长出前间苗、定苗,每穴选留健壮苗2株。豇豆抽蔓时,及时用麻绳吊蔓,及时引蔓。吊蔓后每667㎡冲施尿素8~10kg提苗,初花期每667㎡冲施复合肥15~20kg,始采期每667㎡冲施复合肥15~20kg。前期及时掀、盖遮阳网,后期清理老叶、病叶,保证棚内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结荚率。

3.4 病虫害防治

豇豆主要病害有锈病、叶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豆荚螟等,可轮换用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防治锈病和叶霉病,用啶虫脒防治蚜虫,用阿维菌素防治豆荚螟。

3.5 采收

一般播种至始收65天左右,一般嫩荚已饱满,种子痕迹尚未显露,达商品荚标准。一般盛荚期每天采收1次,后期隔1天采收1次。采收不及时,豆荚老化,品质降低,影响后续开花结荚。

4  大白菜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根据消费习惯选择相应品种,如中狮头大白菜,俗称黄芽菜,具有结球紧实、翻心鲜黄、耐寒性强、纤维含量少、风味鲜嫩独特、耐贮性好等特点,作为秋冬菜于淮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广泛种植,为主栽大白菜类型,在蔬菜生产与供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代表品种有早熟品种双狮小杂55,中熟品种连狮1号、连红1号等。

4.2 播种育苗

前茬清园后,每667㎡撒施复合肥50kg作基肥,整地作畦,一般每棚作4畦,畦宽120~150cm,沟宽30cm、深15~20cm。采用直播方式,穴播,后行穴对应前行穴中部,行距、穴距均为45~55cm,浇透底水,用种量250g/667㎡,每穴播3~4粒,从穴最深处到最浅处均匀分布,播后立即盖土,覆盖遮阳网,苗破土后及时揭去。

4.3 田间管理

第1次间苗,一般在菜苗拉“十”字时拔除过密、胚轴长的幼苗和弱苗;第2次间苗,在幼苗有4片真叶时进行,保持株距5cm左右;第3次在幼苗具有6~7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下午移栽大苗进行补缺。莲座期结合浇水,每667㎡追施尿素15kg、复合肥15~20kg。结球期每隔5~6天浇1次水,保持土面湿润,收获前5~8天停止浇水。

4.4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为霜霉病、软腐病及苗期蚜虫,可用霜脲·锰锌、百菌清防治霜霉病,用新植霉素防治软腐病,用啶虫脒防治苗期蚜虫。

4.5 采收

11月下旬,在寒流侵袭之前,选晴天露水干后采收,采收时连根拔起,除去黄叶、烂叶。收获后晾晒,待外叶萎蔫后即可通风贮藏。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1年12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