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个省的人,被请去外国种地

被人请去的农业能手

之前在《乌克兰包农场,中亚种棉花,这个省在海外拼命种地》里提到了河南农业企业在海外的布局。

其实还有不少省份的农业企业也在海外大举种地。比如湖北省农垦联丰海外农业集团及合作团队在海外有数十万亩的土地,涵盖水稻、玉米、棉花、烟叶、蔬菜、除虫菊种植加工及生猪、肉牛养殖加工等领域。

不同于河南农业企业多在东欧和中亚布局,湖北省的农业布局较为分散,主要的合作还是在非洲。

2006年7月,湖北省委有关领导访问非洲国家莫桑比克,该国加扎省就提出,赠送300公顷土地给湖北建设示范农场。

当年底的中非合作论坛,提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农业投资,进一步参与非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机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湖北省农业“走出去”得到了鼓励。

和莫桑比克的合作迅速促成,次年2月,正在莫桑比克进行国事访问的时任国家主席同莫桑比克总统出席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揭牌仪式。它成为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家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2010年11月11日,示范中心通过国家商务部组织的竣工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最终占地52公顷、总投资4000万元,湖北省农垦局10个农场的100余名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建设。

湖北省农垦局牵头,开始了湖北省农工业企业向海外的布局,早在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农垦局发起,18家国有农场共同出资,成立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变更为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集团。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就是其在海外落下的第一子。

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当地引进了中国的优良品种,先后引进水稻、玉米、蔬菜、芝麻、大豆、棉花及畜禽品种共计202个。不仅如此,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还在当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像大棚种植、地膜覆盖、营养钵技术等都可以用到水果和蔬菜上。比如当地的某种玉米品种,中国技术人员试种,平均每公顷产量就达到6750公斤,是当地产量4倍。

多种先进农业技术配套使用,使得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作物产量比当地水平高出很多。比如水稻平均单产700公斤,是当地的2倍多;种植的当地品种卷心菜以中国技术规范生产,平均亩产达到了3000公斤,一年还可种植三季。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当地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耕种、节水灌溉、覆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2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甚至还推广到了莫桑比克周边国家。

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果丰硕,2013年4月,商务部、农业部的首批14个援非示范中心项目综合监测评价里,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排名第一。2017年7月,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

莫桑比克,需要开发农业

远在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为什么要邀请湖北农业机构去开荒种地呢?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东邻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北接坦桑尼亚,西接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南边与南非和斯威士兰接壤。全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农业自然条件还不错,土壤肥沃,气候炎热,水源充足。但是这个国家历史上被葡萄牙殖民统治,经过多年战斗才于1975年独立,之后还连年内战,直到1992年才结束。

安稳发展的时间本就不长,莫桑比克依然贫困,年人均GDP常年在500美元左右,将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些年又受到印度洋气旋侵袭,像2019年的强热带气旋“伊代”就造成莫桑比克超过400人死亡。

莫桑比克八成民众靠务农为生,但农业水平并不高,全国可耕作土地3600万公顷,至今开垦耕作却不到15%。又由于基础设施缺乏,只有约4万公顷耕地得到灌溉。每年莫桑比克还有几十万吨的粮食缺口。

这也难怪2013年,莫桑比克时任总统格布扎考察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时说:“按这种速度,莫桑比克将不再是大米进口国,而要成为大米出口国。”

然而,2018年莫桑比克的大米进口量还是高达62万吨。“成为大米出口国”的愿望显然没实现。

有些西方媒体把中国企业在莫桑比克开发农业描述为“圈地”、“农业殖民地”,这种说法显然非常离谱,毕竟莫桑比克可耕地真的不值钱,大片大片的抛荒。当地政府往往将大片可耕地以极低的象征性租金(比如每公顷1美元)租给中国公司,流转期50年,这土地成本和白送好像也差不多了。

但是,耕地这么便宜,肯定在其他方面有困难。困难之一就是缺乏基础设施。

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当地农业面临自然灾害,就难以发展。这种困难是基础设施较为齐备的国家难以想象的。

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等上游国家为治理国内洪水,会泄洪至莫桑比克,而莫桑比克却未能修建起抵挡洪水的基础设施。有报道称,南非人说他们每年给莫桑比克很多钱进行治理,但是莫桑比克也没有治理。

所以当地政府开出象征性租金让中国公司租地,是附带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条件的。

另外,中国农业企业在当地也会遇到信任问题。殖民时期,当地人被迫为殖民者免费工作,中国人来了,他们也会对中国人有这种成见。直到后来与中国企业合作赚了钱,才改变了最初的印象。

而等到土地开发了,还会有当地人来争执,毕竟当地产权不清,土地可以按照习惯占据和长期租赁两种方式取得,而不清晰的地方就会产生争议。

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容易遇到的问题,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情况、文化风俗,都需要适应。

在莫桑比克发展农业的成就和困难

有了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湖北省农业企业投资莫桑比克就有了支点,此后在联丰海外公司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的湖北农业企业走向莫桑比克。

比如2012年,联丰海外公司与湖北禾丰粮油集团、朱湖农场,在莫桑比克索法拉省贝拉市种植水稻,建成了2000公顷标准化的水稻种植基地,还形成粮食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产业链,建成多栋饮料加工厂,安装一条碳酸饮料生产线。该公司生产的“AAA”大米,在当地畅销。

然而类似的海外项目也遇到过挫折。2012年,联丰海外公司帮助万宝粮油有限公司走进莫桑比克,争取中非基金投入,投资7800万美元,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建设水稻种植基地,规划面积30万亩。

2013年起,连续两年洪灾泛滥导致减产,该项目损失惨重。后来万宝粮油有限公司经营不善,破产清算,顾不上海外项目了,该项目先是交给了中非基金,后来又转交给了曾承建莫桑比克北部纳卡拉走廊铁路的中铁二十局集团莫桑比克有限公司管理,倒是留下了“万宝”这个名字。直到2018年,万宝项目才刚刚实现封闭式运营的收支平衡,没有多少余力进一步投资扩大生产。

农业在任何地方都是投入较大、回报周期长、回报较慢、靠天吃饭的项目。而在莫桑比克,基础设施都缺乏,农业项目的运营面对天灾时风险更大了。这些都是海外拓展的农业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中铁二十局不得不自己在当地开荒土地,修建水利设施,完成了配套的水渠恢复700公里、沟渠清挖100公里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也正因为农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风险大,万宝项目后来引进投资也较为困难。

类似的,之前也有英国公司在莫桑比克种植大米,但其投资8年后也未开始盈利。

可见尽管当地土地价格低,劳动力成本只有国内的五分之一,农业盈利困难还是多。

而在促进农业交流、减少非洲饥饿方面,湖北省和莫桑比克的合作还是有成效的。

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引进品种和当地品种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10多个高产优质水稻品种、6个玉米品种、20多个蔬菜品种、2个棉花品种。与之相配套的还有20多种技术方法,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也会组织对莫桑比克全国各地官员、技术人员的培训,2019年已经达到3000多人次,还培育示范农户800户。到2018年,湖北农业机构在莫桑比克累计生产各类粮食作物超过1亿斤,所产粮食在当地销售,解决了30多万人的粮食问题。

2018年,关心非洲农业生产的比尔-美琳达盖茨基金会也与湖北省农垦局签约,以此为基地,向非洲推广绿色超级稻的种植。

再造一个海外新鄂垦

农业企业在莫桑比克站稳脚跟后,与之相关的其他企业有了更多向非洲发展的可能,比如2018年,永祥粮机与莫桑比克当地粮油贸易和农业公司签订为期3年合作协议。

湖北农垦也积累了海外合作项目的经验,并引导更多湖北农业企业走出去,足迹遍及莫桑比克、马拉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乌克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古巴、阿根廷等12个国家。

疫情期间,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公司遇到了困难,积极自救,为《支持中国援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项目》申请税收政策支持。去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认定该项目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可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

而远在非洲的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也是防疫和生产两手抓,要求中心所有职工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无口罩的顾客一律不允许进入中心。

去年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第一次水稻收获时,平均亩产量近600公斤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还试种了海水稻、泰国稻、华珍371、337和当地旱稻等水稻品种7个,海水稻在当地盐碱地里能达到500公斤的平均亩产。

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从国内引进的大白菜品种,亩产达到3000公斤。莫桑比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还增加了冬瓜、南瓜等蔬菜的种植,以满足在莫桑比克的中国人的需求。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在海外发展农业其实是极其困难的,有些困难根本在国内是想不到的。毕竟农业本身是较为复杂的产业,环节很多,涉及的因素复杂,还要靠天吃饭,虽然显得土,但还是很有讲究。

2018年,湖北农垦海外农业基地规模已经有40万亩左右,总投资超过8亿元,涉及水稻、玉米、棉花、大麦、大豆、甘蔗、蔬菜、畜禽等12个农业产业门类。湖北农垦在海外的布局是为了“再造一个海外新鄂垦”。

湖北农垦,以及之前在《乌克兰包农场,中亚种棉花,这个省在海外拼命种地》里提到的河南农业企业,它们在海外的布局,都只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农业布局的一小部分。

中国在海外做生意的群体十分庞大,从事各行各业,涉及多个领域,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他们的存在,不仅开拓了中国海外生意之路,还增进了互相了解,为更多人走出国门商务往来提供了条件。

比如湖北省农垦系统就成立和完善“海外农业开发信息服务中心”、“对外经济交流中心”、“农业’走出去’企业联盟”、“湖北企业非洲营销中心”、“农垦对外经贸人才库”等服务平台,还编制了针对莫桑比克、肯尼亚、马来西亚等多个重点开发对象国的投资环境报告或市场预测报告,提供了一手信息的同时,构建了交流平台。他们的知识、关系、网络,是更宝贵的无形财富。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