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7600元一亩购种,价格贵7倍,总产量却100公斤不到,种植户血亏20多万!

7600元一亩买的赤松茸菌种    采收时一天却只有3、4公斤产量

20天之后更是连菇都不出了

全部产量100公斤不到

连自己都不够吃,更别提卖钱了

最近,云南多名种植户,因为一个骗局,损失惨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高价买种菌培育赤松茸,损失20多万

2020年12月,种植户刘先生,以7600元一亩的价格,从一家农科机构购买赤松茸种菌,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地里5月份才开始出菇,且产量和品质都非常不理想。

刘先生是曲靖马龙人,从网站上了解到这家名为“广州科博农业技术研究院昆明分院”的机构。即便当时这家机构菌种7600元一亩的价格,比其他地方(每亩1000多元)贵了近7倍,但因为该机构宣称包教包返销,刘先生自己一直也有种赤松茸的打算,所以最终还是从这里购买了种菌。

但令刘先生没想到的是,长出的菌子产量不好,品质也不好,不仅自己外销不了,机构还反悔说不回收了,刘先生当时种了28亩,20多万种菌的投入,加上后期种植、人工等费用,损失惨重。

“他们说他们可以包产量,包技术,叫我们不用担心,包回收。就说我们种出来的东西可以卖给他们,我们卖不掉他们也可以回收,但松茸要品质好才能卖得掉嘛,我们种出来的东西,又细又长,根本就卖不掉。”

除了刘先生,来自大理、曲靖等地的多名种植户也遭遇了同样的骗局。“我种的是两亩,我投资进去了差不多6万多块钱,只出了500斤菇,卖了300多块钱,和我签合同的这个机构已经跑路了,电话也挂了,微信也把我拉黑了。”

“我和他们签订的合同是4亩,他们送的一亩半,就是5亩半,菇是出了,一天只捡到三四公斤,20天左右就没有了,100公斤都没有,吃都不够吃,别说卖钱了。出来那个菇又丑又小,找他们多次未果。”

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有明确条文规定:若甲方(机构方)驻地指导服务而产量达不到1500公斤每亩以上,则甲方包赔乙方此种植地的实际损失。

据初略统计,目前已有数十家种植户被骗,而该机构已经人走楼空,现场一片狼藉,当地司法机关已经介入处理此事。

年年都上当,花样各不同

赤松茸骗局不是个例,这几年农业骗局越来越多,且行骗手法多变,种植户真是防不胜防。

“国家农艺师”上门推销

上百家种植户受骗 

2020年12月,山东省海阳市上百家种植户从一个经销商手里购买了一批“中国农资微生物菌剂”,结果施用这个有机肥20多天后,西红柿幼苗不仅没有表现出正常的生长态势,还陆续出现大面积的萎蔫、倒伏现象。

据悉,该批“中国农资微生物菌剂”并非从正规的农资店购买,而是有人到大棚内挨家挨户推销,并且还专门把种植户召集到酒店,一个自称是国家农艺师的人在“开会授课”,宣称使用了这个有机肥后可以防治白粉虱、线虫、蚜虫、红蜘蛛、斑潜蝇这些以前不好解决的虫害,施肥后20天都不用打药。

化肥忽悠团10天甩货200多吨

卷钱60余万元

今年2月,一帮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新村包场开办化肥专题讲座,逐村游说农民前来听课,宣传新型化肥“聚能脲铵”,吸引了20个村农民争相购买,近10天售货200余吨,交易金额近60万元。

“忽悠团”每天支付500元,租用南新庄园会场约10天时间,每天吸引了六七十人前来听化肥讲座。在宣讲时像变魔术一样做试验,用两个矿泉水瓶分别装入其促销的“聚能脲铵”新型化肥及其他化肥,不停晃动,停止片刻后,两个水瓶出现了截然不同情况,一个水瓶沉淀物和水分层明显,水体较清澈,而另一个则混浊。他们称,“聚能脲铵”渗透性强,营养成分易被土壤吸收,利用率高,而常规化肥养分流失较大,利用率不高。这一“神奇”的试验效果打动了听课的农民。

但经南昌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抽检,这些化肥微量元素指标仅为0.08%,远低于其包装袋上标注的指标,系不合格产品。

种植户买了劣质种子

41万元打水漂

去年3月,甘肃省临泽县洋葱种植户曹某经熟人介绍,认识了种子商贩马某。马某称自己有一批名为“新红奇2号”的洋葱种子,产量是其他品种的两倍,而且每罐种子的价格要比往年还要便宜。

曹某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村里其他种植户。经大伙合计,曹某等11家种植户集体从商贩马某处购买了41万元的洋葱种子,随后进行种植。

“新红奇2号”洋葱种子生根长苗后,种植户们发现,该品种出苗长势不好、发芽率低,还不如往年种植的洋葱苗。曹某见势不妙,便拨打马某电话,可马某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曹某这才意识到受骗了,立马报案。

其实农业骗局是有迹可循的,只要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农业骗子的套路离不开这几种形式:

1.“游商”坑农

一些不法商贩打着“最高科技产品”的旗号,走村串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售肥料、玉米种、小麦种、菜种等,并利用农业执法机关上班前(或下班后)的时间,三五个人一伙一车,在村里“忽悠”一阵,收钱卖货一会。再看势头下降,急忙收拾摊子离开。如此“游商”,其实只要农民朋友细心观察,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

2.“专家”忽悠

打着“某某农科院”、“某某研究所”的名义,带着农资现场推广、销售。但他们推介的农资产品并不一定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好的收益。也有部分“专家”所讲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权威性。农民朋友在这种场合购买农资,一定不要多购,只能少购试用示范。

3.以技术支持、包销回购等方式引诱农民参与

上门提出合伙种植蔬菜,声称自己精通蔬菜种植且拥有销售渠道,并可以签订蔬菜收购合同。因为对方精通蔬菜种植,可签订蔬菜收购合同,所以这让种植大户很是心动。但是签下合同就是骗局开始,白天还说可按合同收购,晚上便会卷铺盖开溜,手机一关从此人间蒸发。对于这种方式,种植大户一定要加强警惕,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4.鼓吹高收益稳赚不赔

赚点钱不容易,农民都有一颗想致富的心,听说了一些能挣钱的好项目,就想去试试,说不定能赚到大钱呢。一些骗子就是利用农民的这种心理,精心准备了不少“赚钱项目”,比如亩产翻倍,高价回收等套路,但这些其实都是陷阱,大家千万要留个心眼,别上当。

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几乎每年都有种植户上当,小蔬在这里要提醒广大种植户:在采购农作物种子、肥料、农药时,一定要去有销售许可证的经销商店购买。即便通过网络购买,也要通过正规网购平台,认准网店的销售资质,谨防因使用劣质农资影响全年种植收成。‍‍‍‍‍‍‍‍‍‍‍‍‍‍‍‍‍‍‍‍‍‍‍【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昆明广播电视台、好农资网长江蔬菜综合整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长江蔬菜APP,与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