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刘永贵: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好“蒿”农

刘永贵

男,53岁,中共党员,鸠江区白茆镇新园村人,芜湖市芦玉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目前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1500多亩,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获得绿色产品认证。他是七届市人大代表,2021年荣获市优秀共产党员,当选市党代表。

造福乡里的“芦蒿专家”

刘永贵是土生土长的白茆镇新园村人,兴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不论是过去栽棉花,还是现在种芦蒿,总是离不开养育他的这方土地。

十多年前,新园村还是一个棉花产区,但随着长江流域棉花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棉成本的增高,收益日渐下滑,棉农们纷纷外出打工,耕地出现了抛荒现象。刘永贵意识到,如果不调整种植结构,照这个样子走下去,农民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眼瞅着收成一茬不如一茬,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5年,朴实无华的他发起5户农户共同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当着乡亲们的面,他没有豪情壮语,只是平平谈谈地说,请大家相信我,只要我刘永贵有一口饭吃,就不会丢下大家。

一诺千金。基于这样的想法,2005年起,他刻苦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不懂的就到镇农服中心向农技人员请教,逐渐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他又把学来的技术手把手无偿地教给乡里乡亲。2007年,背着自家承包地里种出的土豆、黄瓜、芦蒿,挨家挨户到处跑市场。“那段日子,上海、常州、武汉没少去。”刘永贵回忆道,几趟下来,发现芦蒿最紧俏,但量跟不上。看到商机的他便开始小面积试种芦蒿,几十亩地,露天种植,让他没想到的是,头茬下来,不但收成不错,价格也是美得很。省时省事效益高,村民的顾虑,一下子便被打消了。认准芦蒿是富民增收的好路子,刘永贵请来农技站专家做指导,考虑到反季节蔬菜更有市场,便动员乡亲们在棉花地建大棚兴种芦蒿,渐渐地,芦蒿面积越来越多,过去的棉花地也越变越绿。

2009年,村里头的芦蒿种植大户联手成立芜湖市芦玉蔬菜合作社,带着大家种芦蒿的刘永贵,自然被选为合作社带头人。路子找对了,剩下的就是铆劲加油干。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少了,返乡种芦蒿的人多了,就这样,新园村的芦蒿种植开始全村推广,如今仅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就有1500多亩。

芦蒿每年11月上旬开始采割,一直可以持续到次年的3月底。现在每年春节前平均每天发货60吨左右,足足有五六车,天天都会有‘豫字头’‘鄂字头’的厢式货车进出村里。每斤可卖到6块钱,按亩产2000斤计算,一亩芦蒿就有1.2万元的收入。刘永贵说,这个账,村民算得比我都精细。4月芦蒿下市后,大棚还能再种上一季水果蔬菜,又能增加“蒿”农收入。如今,十多年过去,刘永贵见证了白茆镇新园村芦蒿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下一步刘永贵准备把线上渠道给打通,建冷库,分装包,提高附加值。只要效益好,乡亲们就愿意跟着干。“蒿”农们都亲切地称呼刘永贵是“芦蒿专家”。

诚实守信的“后勤部长”

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社员,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刘永贵依托龙头企业,服务蒿农,增加农户种植收益。

合作社的社员分为股东成员和一般成员,其合作方式和经营制度有所区别,其中股东成员出资参与购销经营,实行“共同出资、合作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方式;而一般会员则不参与购销经营活动。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服务,对一般成员的产品,合作社给予优先收购,也可实行代购代销的方式,而合作社方面则通过各种服务换取经营活动所需的产品资源,实行共赢。合作社始终是种植农户的坚强后盾,刘永贵甘心情愿做农户的“后勤部长”。

为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管理水平,他根据蔬菜的生长季节,适时组织社员到山东省等蔬菜种植发达地区参观学习。他多次参加在上海交大举办的芜湖市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之星培训班”、浙大的农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提升自己管理水平。每年在新园村举办2—3期培训班,聘请市农业方面专家来合作社专题授课,邀请国内有知名度的农药生产企业向社员传授科学用药知识。按照不同生产季节,及时召开生产现场会,进行现场经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社员都在120人次以上,成为镇政府指导农民培训的重要基地。他组织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社员开展生产活动,解决问题。积极引进新品种,实行良种良法,保障蔬菜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针对蔬菜生长快、易退化特性,刘永贵特别重视品种的更新换代。合作社每年都引进、挑选一批国内优良蔬菜品种,通过基地表现,确定推广应用品种,择优提供种苗和种子,满足社员品种需要。多年来,刘永贵引进、推广了蒌蒿、玉米、四季豆、毛豆等十多个品种,先后完成了2000多亩次的蔬菜品种推广工作,亩增收1000元以上。

热心公益的“爱心大使”

刘永贵有一个心愿就是多种蔬菜,种好蔬菜,让更多的人吃他生产的纯天然生长的优质蔬菜。他通过种植蔬菜发家致富,成为白茆镇蔬菜种植大户,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更多的农民也依靠种植蔬菜致富增收。

每年农业部门安排在他那里的品种试验,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利的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的减产,农业部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你们大胆在我的田里试验,成功了,对我是莫大的支持,即使失败,损失由我本人负担。一席话说的农技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

2020年春节期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市民们均需在家隔离。为了解决足不出户的市民采购蔬菜困难,刘永贵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火速与芜湖市区内几个主要小区负责人联系,并与他们对接。从2020年1月27日开始,通过手机微信与居民沟通,居民可在微信群里直接下单购菜。为了确保蔬菜质量,合作社安排工人当天采摘当天配送,在配送之前,将每种蔬菜分别采样送往白茆镇农业服务中心检测室,进行农残检测。检测合格后,打包直接配送到市区小区门口。合作社生产基地的蔬菜产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每天配送的分数大约600份。疫情期间,合作社通过小区配送模式,既带动了当地蔬菜销售,解决蔬菜销售难问题,也解决了市民疫情期间买菜难问题。

2020年6月,疫情形势逐渐好转,位于长江边的白茆镇又面临着严峻的水患,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此时,正值玉米收获季节,为了兑现合作社承诺,刘永贵提出,所有社员的玉米一律按原价收购。为了减少农户玉米损失,合作社日夜加班加点,将收到的玉米以最快的速度销往外地。7月中旬,刘永贵组织了一批蔬菜种植户,组成了抗洪抢险后勤小分队。为前线抗洪人员提供盒饭等生活用品。一个月内,刘永贵和农户们配送盒饭400多次,参加白茆江堤抢险3次。体现了人民代表的责任与担当。8月初,他带领合作社成员和种植大户,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改种补种。利用前期蔬菜绝收及时调整茬口。将秋冬季蔬菜播种期提前一个月。同时将合作社主要蔬菜蒌蒿面积进一步扩大种植,减少疫情和洪涝损失。

刘永贵用一个普通农民脚踏实地的情怀,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文章来源/芜湖文明网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