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陕西柞水、白河等县,山大沟深,地碎土瘦,很长一段时间,百姓生活贫穷,发展落后。随着国家扶贫战略的实施,这里世代贫困的农村,成为了“全国十佳魅力新农村”“省级文明村”“十三五”旅游扶贫样板”。致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陕西省柞水县的金米村,曾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村民陈庆勇之前一直在矿上打工,去年腰受了伤一直在家休养,得知同村人都红红火火地干起了种植木耳新产业,他赶紧申请承包了两万多菌包。
依靠着种植木耳的新产业,村里三分之一的村民摆脱了贫困。不仅如此,新产业的致富效应,还让很多年轻人回流返村。
陈庆勇和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而隔壁有着3年种植经验的陈庆海更信心满满,他表示,现在一年收入大约10万元。
陈庆海是金米村第一批种植木耳的村民。如果没有当地人的介绍,外人根本看不出来这曾经是一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的贫困户。
时光倒退15年,由于地处深山、交通闭塞,曾经的金米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金米金米,无金又无米。”
“九山半水半分田”,村民人均只有半分地,由于土地少,文化程度低,2014年,金米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户553人。为了从源头解决问题,县政府从产业上想起了办法。
要让“小木耳”发展为“大产业”,没有技术的村民们并没有什么信心。
为了打消群众的担忧,柞水县政府创新提出了“借袋还耳”的产业扶持政策,简单的说,就是木耳菌包由村里免费借给贫困户,种植收获的时候,村民再把收获到的木耳交还给村合作社,村合作社统一销售。
村民既不用投资也不愁销路,依托专业的合作社,还能顺利地挣到钱。这样的产业模式,打消了群众的担心。几年下来,陈庆海平生头一回在家门口挣到了几万元,还考了驾照,买了一辆曾经想也不敢想的小轿车。
种植户肖青松、何小燕夫妻今年第一次尝试智能大棚种植,告别靠天吃饭,用科技创造新财富,这是村里今年最新的变化。
除了种植木耳,肖青松夫妇还开了一家农家乐。干煸黑木耳、红烧金耳、凉拌玉耳,这些城市里没有听说过的木耳品种与特殊做法,成了山村农家乐的必点美食。
“新产业”创造“新农村”!
记得几年前,陕西省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96个脱贫攻坚县区,其中贫困县56个,贫困村6452个,2015年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692元。2020年,陕西全省28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316元。柞水木耳、洛南红仁核桃、白河农业园区、镇巴田园综合体,这些刚刚告别贫困的小村庄,眼下正在展开农村新产业的火热建设,有产业的依托,可以预见未来这些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村,一定能够演绎出更新,更富,更美的风景线。
来源:央视财经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