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在编钟故里,看小蘑菇如何飘香大世界

1978年,在地下沉埋2400余年的编钟,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和发掘而重放异彩。音韵优美、气势宏伟的编钟,成为随州、湖北乃至全国人的骄傲,也成为随州的一张闪亮名片。

巧合的是,随州还有一张“金名片”香菇,也是在这一年开始“打造”的。阳春3月,我们就是循着这张“名片”来到这里,探访这座久负盛名的“中国香菇之乡”。

随州位居武汉“1小时城市圈”——从汉口站出发的高铁,向东北开行40多分钟就可到达随州南站。在火车站,看到最多的就是香菇,游客离开的时候都会带上这款随州特产。

随州市南耸大洪山,北靠桐柏山,气候四季分明,丘陵面积约占80%,农业资源丰富。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底,降雨量少,空气干燥,温差较高,是蘑菇生长最欢的时节,尤其是花菇——这种香菇裂口花纹如雕刻的龟纹,香味独特浓郁,肉质细密,是菇中上品。

以中国的锦绣山河,像随州这样山清水秀、环境宜人的地方很多。但是能像随州一样,把香菇种成地标的,实在是屈指可数。

“在随州的农村地区,10户人家中至少有8户是种香菇的行家。”随州市食用菌协会会长许景闻的描述,道出了随州香菇的成功秘笈:人才。

随州香菇,相传“神农尝百草”时就已有之。产业大规模发展,则始于1978年,也就是曾侯乙墓编钟出土的那一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带着他的学生们来到随县三里岗镇,点燃了香菇人工栽培的科技火种。

“让栎木长出香菇,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在当地,栎木虽多,但没有种植香菇成功的先例,群众们并不看好杨教授的研究。

但这支从武汉过来的农科团队,硬是顶住了压力,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试验,吃着山上采的野菜,住土屋、睡土床,忍受着虫蛇野兽的骚扰,破天荒的选育出“79-25”“79-18”等适合随州生长的优良菌株。

1980年,在三里岗镇杨家棚村,种植10万棒香菇,产值高达100万元,而且占用的土地资源极少。这样远超传统农业作物的生产效益,引来随州农民纷纷效仿,民间还盛传这样一首“致富打油诗”——“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再种香菇奔小康。”  

一时间,一股“香菇热潮”席卷随州,当地直接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民高达10万人。“广大随州农民能向栎木要香菇,从香菇要财富,大家都不会忘杨新美教授的好!”许景闻说。

现在,随州的菇农早已用上了更环保、更先进的袋料种植模式,香菇的品种也是改良优化过的新品种,但杨新美的名字仍旧经常被他们提及。在三里岗,感恩的菇农们还给杨教授立了一座铜像。

“记住历史,才能走得更远。”2018年7月,国家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随州香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随州香菇年产量已超8万吨,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5亿美元。

打开全球市场销路靠口感,更靠口碑的传承

在随州的2天时间,我们马不停蹄的探访多家香菇企业,试图“绘制”一幅随州的“香菇全景图”——有做鲜菇的,有做干香菇的、有做菌种的、还有做香菇加工食品的。

我们越走,越觉得看不够、访不完,但管中窥豹的是,这里的香菇行业者们够“实诚”。

“我们坐在陌生城市马路边做了一个决策,让公司首批投产的香菇酱增加了近百万元的成本。”在随州本土香菇业企业——品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我们一边品尝着“菇的辣克”香菇酱,一边听这款酱的研发主管徐建华讲述他们的研发故事。

2015年,主业是干香菇贸易的品源公司决定转型做香菇酱。经过2年的研发,产品成型了,正待生产,却在包装上卡住了——香菇酱的瓶盖需要用到特殊材质的密封圈,密封圈包材具体要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他们都拿不准。

为此,公司董事长罗圆带队,研发团队去江苏徐州的包材产地实地考察,发现有单价2毛一个、4毛一个两种,这两种包材都是常用的食品包装的密封圈包材,但是后者遇热的稳定性比前者更好,因而更安全。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不会把香菇酱连包装一起加热,所以使用4毛的包材,性能是溢出的,2毛的包材是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的性价比之选。考察完几家企业,在徐州的马路边,大伙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用更贵的包材。

“要做,就做最好的。”罗圆当即拍板签下订单。当时,产品还没有正式下线,谁也不知道销路会怎样,首批生产500万罐,仅包材这一项成本就增加了近100万元。

接下来,为了提升产品口感,研发团队特地组织了实打实的“万人试吃”活动,带着产品进校园、进商场免费请人试吃,只为得到第一手的反馈信息。他们不断改进生产流程和工艺,让产品口感更受欢迎。

2019年,菇的辣克香菇酱作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运动员餐厅供应商,入驻军运村食堂,令各国运动员竖起大拇指。谁也想不到,这个出口多国、创汇数亿的香菇酱,才研发出来不到3年。

“这么快就能打开全球销路,靠口感,更靠口碑的传承。”副总经理张涛说,企业创始人罗学品从1989年骑着自行车卖香菇开始,就一直讲究“货真价实”,凭借优质的随州香菇,他的小生意很快发展成遍布全国乃至国外的大买卖,不到30年时间,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当他的公司转型生产香菇酱后,以前采购干香菇的客户也很顺利的成为了“菇的辣克香菇酱”的客户。“要知道,出口的有些国家甚至还是首次出现香菇酱这种新产品,以前积累的口碑,成为创造一个全新市场的敲门砖”。

只有在随州香菇产业升级才能‘跑’出这样的加速度

干、鲜香菇出口,曾是随州香菇产业的关键词。现在,这一情形正在转变。政府的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的率先尝试,随州的香菇加工企业近年来层出不穷,香菇产业链愈发完备。

随州乐鲜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靳明兵,在投身香菇业前,曾是做建材生意的,对香菇种植一窍不通,现在,他的却在搞香菇业中的最高科技的“芯片”领域——菌种。而这一转变,不过才花了3年时间。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对于科技含量相对更高的食用菌类,从事“菌种”业更是难上加难。作为“门外汉”的靳明兵,如何迅速地在“菌种”行业立足呢?

在乐鲜菌业园区里,记者看到,400亩土地被划分成功能不同的区块,一部分用作香菇种植基地,另一部分,则是食用菌繁育育种基地。

其中,宝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经营模式,来自华中农大的博士、专家常年驻扎,在这里开展研发繁育工作,并带来2000余个种质资源,成为华中地区菌类品种最全的单位。

有这些博士、专家助力,靳明兵干事创业自然有了底气,“目前,基地已经在为市场供应多个三级菌种,预计未来两年内,就能取得一级菌种的资质。”

来自全国的菇业创业者纷纷集结随州,创业兴业

2015年成立的湖北原木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是一位来自福建的老板,曾在深圳、福建两地开办香菇企业。

2017年落户随州后,依托“天时、地利、人和”,迅速建立起种植、加工、研发、出口贸易一体化经营体系。原木童公司积极研发即食香菇、香菇饼干、卤味香菇、香菇浓缩汤等休闲零食,已经有了香菇脆等成熟产品,将陆续投放市场。

今年43岁的重庆创业者江波,1994年曾去福建宁德古田县工作,是一名资深的菇业从业者。江波说,从业多年,早就听闻随州的声名,2年前随州市在宁德招商,让他起了创业的心思。

2020年5月,他成立了随州佳悦食品有限公司,当年7月,工厂开始生产了,8月工厂已经开始出货了。“只有在随州,才能‘跑’出这样的加速度”。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长江日报长江严选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