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年产值过亿!80后退伍军人尝试新品种,三起三落后终成行业第一人

今天大家讲的是一个关于水果玉米的创富故事。

故事的主人曾经是某野战部队的一名军人,因为一次意外的负伤而退役,从而踏上了创业之路,在寻找致富的路上,历经六年坎坷,终于成了我国白色水果玉米第一人,年产值上亿元。

他的玉米可不是一般的玉米,而是一种可以生吃的白色水果玉米,口感鲜嫩多汁,甜度高达18度-22度,甚至超过了西瓜。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为之点赞,盒马鲜生、永辉、每日优鲜、沃尔玛、华润万家等知名渠道也是他的渠道商,即使卖到6-8块一根,依然供不应求。


这位主人公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他走上务农之路?让我来慢慢和大家讲述。


东奔西跑一心求变

终于找到新人生

他叫翁钦,在某野战部队服役了8年,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负伤,他或许现在还在部队里做一名战士,但是命运就是这样不可预料。

退役后,他回到了老家福建莆田。对于未来的人生,他一时迷茫,还没有太多想法,于是便子承父业在家种起了蔬菜,然后再帮着父亲把菜卖给批发市场。

这正是中国万千菜农的日常写照。

但是,按照翁钦的个性,刚进而立之年,他怎么可能安于现状?他很爱思考,在帮父亲卖西红柿的过程中,他发现不仅自家的西红柿不好卖,而且大多数果蔬都由于品种太集中,缺乏差异化,导致每年的菜价都被压的很低,菜农经常亏钱。

或许是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或许是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翁钦觉得,必须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经过一番观察和思索,他认为,只有一些差异化的单品,才有可能在复杂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他开始寻觅这些特色的产品。

怎么找到这些特色产品呢?

翁钦搜集了很多展会的信息,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农交会上。他用半年时间跑了全国20个省市,参加了18场农交会,跑了8个大型的果蔬批发市场。

2013年底,在一次农交会上,通过战友认识一位大姐(目前合伙人之一)带着一个台湾人过来聊水果玉米项目,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在意。他见到了一款来自台湾的白色玉米,像水果一样清甜多汁。当时大陆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新品种,翁钦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欣喜,直觉告诉他,这个产品在大陆应该有很广的市场前景。


巧合的是,这位卖种子的台湾商人,正想在大陆寻找合作伙伴,于是,几位合伙人一拍即合。但是,翁钦没有相关经验,台湾伙伴就拍着胸脯保证:种植技术、销售渠道都没问题,你就放心吧。于是,翁钦对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伙伴异常信赖,这让他十分踏实。

2014年,翁钦踌躇满志,他从台湾伙伴手里购买了大量种子,成立了公司,并给台湾伙伴留出了技术股。就这样,两人准备大干一番,共同开发大陆市场。


初生牛犊不怕虎

却为一时冲动花了300万

前期只经过了一些粗浅的调研,他认为玉米很容易成活,风险并不高。于是,这一年,他一下就试种了1200多亩地。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冲动的决定。

原本指望台湾伙伴能解决技术和销售问题,但此时才发现,这位哥们其实一块青铜,他的目的只考虑如何忽悠把种子尽快销售出去,盲目认为随行就市销售就可以,技术根本跟不上实际情况。几个月后,好不容易有了产出,销售也成了大问题。

这下,翁钦傻眼了。

没辙,他只能把产品拉到批发市场,和各种黄玉米、紫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同台较量。当时,市场上主流的品种依然是黄玉米,很多销售商第一次接触白色水果玉米,鲜有人问津。

更大的麻烦是,水果玉米很娇嫩,怕挤压,翁钦当时竟然用大麻袋来装货,野蛮的装运导致玉米大面积挤压,到了市场,打开麻袋,原本新鲜的玉米都已经发黑,烂掉了。忍者疼痛,整车的玉米只能当垃圾处理掉,为此,翁钦还花了五六千块钱的垃圾处理费。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秋后算账,这一年,加上人工、包装、运输、市场等费用,竟然亏了300多万。一位经验丰富的野战军人,就这样打了一场毫无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


巴问知识点 

1. 选择合伙人比找媳妇还难,需要深入了解,更需要磨合,切忌冲动

2. 新品种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切忌盲目乐观

3. 对销售还未完全把握的情况下,切忌孤注一掷


痛彻反思,力拓渠道

喜获第一次成功

好在翁钦是一枚打不死的小强,军队生活给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他并没有倒下。而是对这一次失败,做了充分的反思:

反思一:水果玉米不适合批发市场,需要走高端消费;

反思二:需要加强包装,避免磕碰损伤;

反思三:需要加强保鲜措施,保证新鲜品质。

在保鲜方面,翁钦看到很多果蔬都用“泡沫箱+冰块”的方式运输,他就照搬过来,结果好端端的玉米却闷坏了。几经试验后,找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用保鲜膜封闭包装,虽然费时费力,但总算是找到了一条可行的保鲜途径。

在市场开拓方面,他选了最“简单粗暴”的法子。厦门当时大概有200多家水果店,翁钦于是开着面包车,一家家的拜访,每家送一箱水果玉米,跟老板们说,“卖完再给钱,卖不完也没关系,直接送给你。”就这样,水果店渐渐开始向翁钦订货,销路慢慢被打开了。

厦门有一个台湾水果批发市场,很多水果店都从这里进货。翁钦就在这里设了一个档口,因为新鲜、口感好,很多采购商都看中了翁钦的水果玉米,便尝试推向全国。没想到,半年后市场如井喷般爆发了,各地经销商蜂拥而至,大家都抢着要货,他的玉米甚至卖到一根8块钱的高价,但依然供不应求。即使每位经销商要交50万的预付款,还是要排队订货。

市场终于有了回报,2015年,翁钦把亏损的钱都赚了回来,而且实现了盈利。

巴问知识点 

1. 一定要相信,好产品一定会有好市场

2. 扫街地推,通常是最笨但却是最有效的渠道拓展方式


好友反目,又逢天灾

好日子又迎来阴霾天

就在翁钦春风得意时,一场新的暴风雨却正在悄悄来袭…

之前,虽然台湾伙伴过度吹牛,造成了一些损失,但却也磕磕绊绊一路同行。公司成立之初,没有品牌,台湾伙伴就建议将自己注册的商标拿来用,翁钦觉得这样省不少事,出于信任也就同意了,双方签订了商标授权书。但这却为后来的纠纷埋下隐患。

随着市场好转,公司发展迅速,他们两人的观念冲突越来越多,矛盾日益增加,最后两人不得不分道扬镳。台湾人顺便带走了品牌,虽然之前签订了授权书,但翁钦还是卷入了一场“李逵和李鬼”的纠纷。翁钦意识到,这两年的努力算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遭遇同伴的一刀,谁知道,紧接着又来了一场天灾。2016年,莫兰蒂台风突然来袭,几百亩的种植基地几乎全军覆没,这一下又损失了300多万。

翁钦反思说:“当时没有考虑周全,只觉得70天就可以采收,所以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巴问知识点 

1. 创业切莫有“侥幸心理”,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2. 农业向来靠天,种植者需要重视天气因素


痛定思痛,东山再起

终于踏上新征程

2017年,翁钦决定东山再起,于是他新成立了厦门微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顺势推出了自己的全新品牌,名叫“微玉”,谐音“唯一”,并将该品种命名为“冰糖玉”。

经过三年多的摔打,翁钦此时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而且有了一定的章法,并开始重视模式运作。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就是,由原来的自己种为主,转变为“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联合种植,由微玉公司统一提供种子、农资等投入品,并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等到玉米收获后,再由微玉公司统一收购。

按照微玉的经验,一亩地平均可以种植3500株“冰糖玉米”,每株只保留一根玉米。一般情况,每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种微玉的水果玉米,有普通玉米2倍甚至更高的收入。如果农户有一定的销售能力,批发价一般会在3-4元/根,每亩收入万元也不是难事。这个收益,调动了很多农民的积极性。

对于基地,翁钦更加谨慎了。他一定选择那些标准化更强的大型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因为这样的基地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包括水肥一体化、冷库设施等。从另一方面讲,大基地的订单种植履约性强,避免出现订单基地行情好自行销售,微玉大的订单基地依托种植端的固定利润,销售上进行一定比例的分红。在种植时期上,他也做了调整,重点避开台风季节和高温时段,以防止高温病虫害的侵袭。

水果玉米对采摘要求特别高,不仅在采摘中要像鸡蛋一样轻拿轻放,而且一旦成熟就要马上采摘,不然就会脱水,达不到生吃的标准。因此,在保鲜方面,采后要迅速预冷,中心温度要降至0-5度,这不仅需要有冷库配套,在流通环节更是需要争分夺秒。

在包装方面,翁钦摒弃了原来人工包膜的落后方法,创新采用了机器独立包装,物理呼吸保鲜。加之优化了渠道,缩短了供货环节,水果玉米从采摘到消费者手里,仅需3-4天的时间,这样就彻底保留了玉米的新鲜度和绝佳口感。

在供应链方面,翁钦认识到产品的时效性很强,所以宁可不够卖,也不能压货。在种植过程中就要把种植量和渠道需求提前匹配好,配送上采用整车冷链,避免费用高昂的零担物流。如今,微玉已经与百果园、盒马、永辉、每日优鲜等知名渠道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就这样,微玉逐渐成了中国高端白色水果玉米的领导者,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供应链最稳定的白色水果玉米供应商。

目前,微玉已经在陕西、江苏、湖北、内蒙古、河南、广西、山东、福建、云南、海南十省,分别建成了十大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实现了春秋两季在福建,夏季到北方,冬季到海南、云南的全年错季种植,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供应。

2018年,微玉年产值已过亿元。


深挖洞,高筑墙

逐渐成了新王者

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2018年,翁钦实现了超期盈利,但他并没有把钱放在口袋里,而是又把钱花了出去。

他发现,国内很多种植户采购的种子都是走私而来,没有经过国家审定,稳定性不强,而且缺乏专业的种植指导,结果受害的农民屡见不鲜。他深刻认识到,种业才是产业的源头,也是振兴农业的核心,于是他试种了国内外多家机构的白色水果玉米品种,并投入上百万的研发费用,最后确定了自己的“冰糖玉米”这个品种。

2018年,微玉“冰糖玉米”专用种子通过了国家审定,成为了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白色超甜水果玉米种子。他同时成立了厦门钰恒微玉种业有限公司,并且依托福建农科院的强大技术支撑,与福州金苗种业公司合资成立了种子公司,业务覆盖到品种研发、繁育、销售以及种植技术指导等各个环节。

2019年,翁钦开启了微玉生态计划,希望与更多的种植者共享种子、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与经验,联手把水果玉米市场做强做大。

翁钦希望成为这个行业的推动者和改变者,促使行业向良性的生态发展。他信心满满,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市场规模至少有10个亿,而且市场机遇也不局限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发展空间甚至更大。

对于未来,翁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点启示

作为国内白色水果玉米第一人,翁钦一路摸着石头过河,踩了无数的坑,他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第一,不打无准备的仗。创业之前一定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对项目谨慎选择,一定要抓有核心优势的产品;一定要从种子、种植、流通、市场等各个环节,把产业链梳理清楚,不要盲目听信他人;在组建团队上也要谨慎选择,一定要在创业前把公司架构梳理好,与人合伙之前务必把各个细节都约定清楚,先小人后君子,避免日后纷争。

第二,做农业风险高,切不可贪功冒进。一定要脚踏实地把品质做好,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行情好的时候不要盲目扩大规模,先掂量一下自己在供应链各方面能否hold住。要思考为什么我能做,别人不能做,我能比别人有什么优势,不要觉得自己是万能的。

第三,抓基地,重品质,先做好B端供应商。翁钦认为,很多渠道都热衷产地直采,强化自有品牌。而新农人资源有限,如果投入大手笔做C端的品牌推广,实在得不偿失,没有大资本支撑是很困难的。更合理的途径是集中精力做好B端品牌,哪怕是给渠道商做贴牌,等业务成熟后,再尝试向C端拓展。

这就是关于这位80后退伍军人的创富故事。本期巴问创富故事就要结束了,希望我们的讲述,能够帮助你启迪思维,同样助推你打开致富大门。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来源:巴问微信公众号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