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寿光市抢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机遇,始终把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强村、振兴乡村的支柱产业,着力发展现代品质农业,逐步放大蔬菜产业优势,努力实现“强者恒强”,确立了在设施蔬菜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建大棚中智能化设备应用率达80%
“智慧化”是寿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物联网管理技术,在近年来新建大棚中应用率已达80%,帮助新一代菜农实现了轻松种菜、精准种菜。
作为一个种了近20年大棚的“老把式”,这两年,寿光市稻田镇崔西岭村的崔江元感慨越来越多。他说,“本以为年龄大了,种大棚会越来越吃力,没想到现在直接不用出屋,在家里摆弄摆弄手机就能帮着玩好大棚。”从种大棚到玩大棚,玩笑背后,是蔬菜大棚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智能化的现实。
目前,越来越多的寿光农民种上了智能大棚,原来一对青壮年夫妇仅能种植2个70米的旧大棚,现在能够轻松管理4个150米以上的智能大棚,劳动生产率提升200%以上。蔬菜产业的智能化让农民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逐步变身产业工人、技术工人。
位于洛城街道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科技园内,现代化气息浓浓,“内涵”丰富,“智慧”十足。8万平方米和9000平方米智能温室各1个、70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1个、1600平方米的潮汐式育苗温室1个、不同保温材料的高标准日光温室6个……来到此地,尽可领略引“智”、用“智”的现代农业科技“最新模本”。
“上方飞碟状的设备是植保机,在外部人员带入细菌和小昆虫后,它可以通过产生对蔬菜无害的臭氧杀菌消毒,也可以通过红蓝光诱捕害虫,进一步确保了温室内的高质量种植环境。”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李光聚说道,棚内还有496个传感器,可将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EC值等信息上传到园区的“农圣大脑”种植托管系统中,再经过数据分析,实现对温室内设备和环境的智能控制。
“智慧农民”与“智慧农业”紧密相连,而其背后都是科技的力量在做支撑。同时,寿光市还开发建设了网格化智慧监管平台,把寿光市所有大棚、市场、农资门店全部纳入农业智慧监管平台。全面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全域网格化监管。对寿光市所有蔬菜大棚和市场经营主体全天候、无缝隙监管,建成了覆盖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可追溯体系。
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蔬菜产业的制高点,更是产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寿光市以发展民族种业为己任,围绕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举措,通过“内培、外引+扶持”,积极打造蔬菜产业的“中国芯”,加快建设“中国种业硅谷”的步伐,蔬菜种业发展势头迅猛。
近日,在寿光市古城街道后疃村,菜农郑学丽正望着自家挂满枝头的西红柿喜上眉梢,目前看来,这一茬西红柿产量高、颜值高,不出意外,又将是个好收成。
作为种了三十年西红柿的老菜农,这些年里郑学丽换了近20个西红柿品种,这茬名为“宝禄富强364号”的西红柿品种,是地地道道的寿光制造,也是她种植的第三个年头。在郑学丽看来,相比她上一个种植的国外番茄品种,这个品种在抗病性、产量、果型等方面的表现都要出色很多。
谁拥有更强的种子研发实力,谁就主导市场话语权。为了让更多“寿光菜”用上“寿光种”,让国人将菜篮子牢牢拎在自己手里,寿光市不断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培育壮大种企。
自2012年开始,寿光市相继出台蔬菜种业发展扶持政策,拿出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推动,近年来,市财政用于扶持蔬菜种业发展的资金累计达3亿元,培育了寿光蔬菜种业集团、三木种苗、新世纪种苗、永盛农业、鲁寿种业等5家种业龙头企业,金百利、鲁盛等29家潍坊市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寿光市从事蔬菜育苗的单位发展到401家,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7亿株,90%以上的寿光菜农都不再买种子,而是直接买种苗。通过品种展示推广,寿光市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目前已由2010年的54%提升到70%以上。
近年来,围绕推进国家蔬菜种业基地建设,寿光市规划建设了占地138亩的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市财政投资1.2亿元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吸引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德瑞特等6家科研单位入驻。带动蔬菜种业集团等多家企业,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大、东北农大等10多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共建,其中蔬菜种业集团与华中农大、中国农大合作,投资3600多万元建设了分子育种实验室和育种基地。
努力把“寿光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农业现代化,品质是题中之意。要想种出高品质蔬菜,得从源头入手。
“这新大棚是2018年建的,长340米,宽20多米,总占地23亩,棚内生产面积10.5亩。”在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菜农李桂清说,“棚内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温湿度自动控制、轨道运输等新设备,现在很多农活儿用手机就能干了。”
在李桂清看来,这一个新大棚,就是一个标准化、智慧化的生产车间,不仅让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也让众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智慧化的设施和管理实现了精准落地,亩均化肥、农药使用量,比以前旧棚分别降低了40%和25%。而在东斟灌村,这种新建的高标准大棚已有300多个。
优质安全蔬菜如何“产出来”?标准化生产是核心和关键。如何落地标准化生产,首先要做到“有标可依”。2018年,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市,目前完成了蔬菜质量标准数据库建设,已收集梳理2348条产业链相关标准,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启动118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制工作,发布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建立27处省内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了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设施蔬菜主要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被列为2019年度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推进品牌化发展,从生产源头抓起,走绿色化发展之路,目前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21.2万亩,推广土壤改良技术30万亩,每年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万多亩。坚持从产品品质抓起,走高端化生产之路,规划了总占地2.3万亩的18个重点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探索实行“六统一”管理,全面带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寿光蔬菜”成功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寿光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认证“三品”农产品284个。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潍坊配送分中心落户寿光市,先后与京东物流、阿里巴巴、正大集团卜蜂国际供应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品牌效益逐渐显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实践证明,“久久为功”的务实态度,“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担当,是破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金钥匙”。下一步,寿光市将通过制定修订标准、示范发布标准、推广使用标准,做到生产有标准,安全有保障,质量有评价,力争用5年时间把寿光蔬菜全部标准化,努力把“寿光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全力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来源:潍坊传媒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