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不看菜价心思思,看了菜价添忧思,那每天必看菜价的意义何在呢?

在行情好时,看菜价一片喜色,怎么看怎么开心;但行情低沉时,绿油油的一片,平添忧思,是自找烦恼吗?正是:看菜价心思思,看了菜价添忧思。


我们这些做农业的,做蔬菜的,大家聚在一起,可谓三句不离本行,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菜价,菜价低迷如此,菜价动荡也是如此。就像当母亲的聚在一起时,养育孩子就是聊天的大主题。我们总是不烦其烦地说着今天的菜价、上月的菜价、去年的菜价、甚至十年前的菜价,当然也包括未来的菜价,虽知道说了也无用,猜了也没底,但就是愿意这么“傻”。


有些不懂农业这一行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总感觉很奇怪,说你们这些“土包子”,怪不得赚不了大钱,只懂得天天盯着这菜价,却一点都猜不透明天何去何去,简直是莫名其妙。

其实你真的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外行人说上风凉话了。要知道,我们做农业,谈论菜价只是我们的表面,暗地里藏着我们的农业情怀与牵挂。

很多时候菜价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虽然看了也没有办法改变,也可能没有什么参考,但是每天不看一看,聚在一起不聊一聊,心里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说菜价,它其实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你看不懂,也猜不透,可是菜价的高低又与我们的收入息息相关,看不透也得看。

经常有朋友问,现在产区收货价都高过市场价了,是不是不对呀。有此疑问,这说明还是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怎么看菜价。在此提出这么几点看法,仅当抛砖引玉,如果不够全面,敬请朋友们指导。


1.蔬菜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区域内的短时供求决定的。

蔬菜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品,在零售端以前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区收货、一级批发、二级批发、三级批发等,都是通过瞬间的供求来形成价格的,如果一个市场来的货量少,采购的需求量又非常大,那么就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就会水涨船高。


在批发市场当中,蔬菜的定价跟成本是关系不大的,冬瓜成本低,如果量少,也可以去到10元一公斤的高价,菜心成本高,如果量大,也逃不掉低价的摩擦。


2.种菜的要多看产地收货价,少盯市场批发价,更别看超市零售价。

产区的蔬菜收货价与市场批发价是差别挺大的,除了包装、人工、储存、运输、市场费用等差异外,其实它是完全不同的定价体系,虽然在大方向上有关联,但是价格高低是不可直接对比的。


举个例子,某个时候云南产区意大利货少,收货商大家争着抢货,结果价格自然不断升高。收货商收了货之后,送到市场来,如果当天的货量超过正常供应量,那就卖不起价格,只能低价处理。


所以说有时收货价对市场价高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种菜的朋友只要自己好好看着收货价就好,如果更细致一点,可以认真了解当地的收货量、交货量、库存量等信息,做好采收调节,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蔬菜采购商多看批发价,少盯产区收货价。

市场批发价是按当天的市场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就算产区滞销,如果运不到市场,造成市场突然缺货,价格也会高得很。所以采购商们每天到市场上应观察当天各个品种的大致来货量,再确定当天的采购策略,量大可以稍等等看看,量小就赶快抢货吧。


不要自寻烦恼,千万别老是盯着产区收货价,想着那些产区直发的发财梦,不折腾还好,如果折腾起来估计代价是巨大的。军师想说,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把手伸得太长是容易吃亏的,这已经有无数的教训证明了。


4.心中要有大数据,菜价一定天天看。

其实大家做蔬菜这么多年,已经深深知道信息与大数据的作用,如果能琢磨得好,就会有与人不一样的决策方向。所以军师建议大家,虽说看菜价不一定马上有效益,但是菜价一定天天看。


因为这可以培养自己对数据的敏感与习惯,特别对于自己的关注的产品,尽可能每天坚持看一下,一周可能无感觉,一个月没感觉,一年甚至几年以后,你会发现你对这些品种的价格变化了如指掌,形成自己的“数据库”,做起决策来自然就比别人多了几分淡定与自信。


5.天天看菜价并非“傻冒”,往往看出一个人的农业情怀。

做农业如果光盯着利益,按前两年这样的市场行情,早就有很多人不干了,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有这么多朋友在坚持呢?

这当中的原因当然很多,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坚持”,风水轮流转,总会到你家的。军师也认为要想做好农业,农业情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每天看菜价只是表象,有情怀和牵挂才是本质。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 删除该文章。

来源:真甜农业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