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他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在江南食客眼中,用腊肉、鲜肉和竹笋煨制的“腌笃鲜”,是“鲜脱眉毛”的无上美味。

而说起江南有名的竹笋产地,浙江省湖州市的安吉县要算一个。

这个浙江湖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安吉县有85万亩毛竹,出产的冬笋呈金黄色,两头尖,笋壳薄,在江浙沪一带非常有名。

可因为产量低,安吉冬笋以前只能在当地产销,卖价也不高。

2018年,朱旭东回到了家乡安吉县,创业收购和销售冬笋。

靠挖掘这种藏在地下的“美味”,他仅用2年时间,就打造了一个年销售额过千万的企业。

安吉人朱旭东,是怎样通过卖竹笋收获千万财富的呢?

这个浙江湖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01-

辞职回乡,卖安吉冬笋

在卖竹笋之前,朱旭东原本在浙江宁波的一家快消企业做生产总监,年入百万。

2018年5月,有个叫周翔的朋友和朱旭东聊天时,提到了“新零售”模式,以及生鲜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那时候,“新零售”平台纷纷涌现,对特色生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朱旭东想到老家安吉县的冬笋在江浙沪一带很有名气,觉得这是一个把安吉冬笋卖到外地的好机会。

他果断辞职,回到了安吉县马吉村,用一个月时间建好了厂房,并通过朋友介绍,拿到了上海一家生鲜超市的预售订单。

这个浙江湖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左边是朱旭东 右边是他的朋友周翔)

-02-

共享竹林

超市订购了800箱竹笋,每箱5斤,总共就是4千斤。

想要一下子供应4千斤竹笋,就需要流转5千亩竹林。

按照一亩竹林每年150元的租金计算,一年就要花75万的租金。

那时候,朱旭东的积蓄都拿来建厂房了,没钱租这么多地。

眼看着距离交货日期越来越近,朱旭东却毫无头绪。

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去餐馆吃饭时,忽然想到,单车可以“共享”,竹林是不是也可以“共享”呢?

这个浙江湖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2018年10月,朱旭东找到了拥有1.5万亩毛竹林的梁一品合作。

朱旭东花1万元,租下了梁一品的5千亩竹林,但他只要下面的竹笋,不要上面的竹子。

而竹子的经营和销售,仍然归梁一品所有。

通过这样的共享模式,双方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原本每年要花75万元才能办成的事,朱旭东只用1万元就解决了。

-03-

收购农户的冬笋

冬笋的采收季节在每年的10月底到来年的4月初。

朱旭东找了15个经验丰富的村民,帮他上山挖冬笋。

冬笋藏在地下,很难找到,即使村民们都是“熟手”,一天总共也就能挖个200来斤。

这些冬笋在上海超市那边一上市,就卖得非常火爆,客户跟朱旭东协商追加2千箱竹笋。

2千箱冬笋,就是1万斤,朱旭东又高兴,又发愁。这么多冬笋,怎样才能如期完成订单呢?

这个浙江湖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朱旭东跑了几十个村子,挨家挨户发小广告——收冬笋,收购价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每天都收。

看到朱旭东给的价格高,村民们挖笋的积极性高涨,最多时,一天有上千人在帮他挖笋。

可朱旭东却制定了收购标准——只收绒毛完整,大小均匀,两头尖,金黄色,重量在3两-6两的冬笋。

村民挖出来的冬笋,只有10%左右符合这个标准。

-04-

培养农业经济人

距离交货时间不到5天时,还有6千斤冬笋的缺口。

朱旭东明白,单靠自己根本无法完成1万斤的订单。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既能解燃眉之急,也能成为一种经营模式,和生鲜超市达成长期合作。

2018年12月,朱旭东找到了冬笋经纪人陈海东,以每斤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请他帮忙收笋。

可是当陈海东从农户家里收来4、5千斤笋,交给朱旭东时,能符合标准的却只有2、3百斤,只占了7%-8%。

这个浙江湖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陈海东觉得帮朱旭东收笋,虽然价格高,但要求也高,不达标就要退货,很麻烦。

朱旭东却很看重陈海东,他邀请对方到工厂里参观,并且保证每天至少收2千斤冬笋。

长期稳定的供货需求,让陈海东十分心动。

他不仅自己帮朱旭东收笋,还请认识的经纪人一起帮忙收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朱旭东终于在10天内完成了1万斤冬笋的订单,赚到了10万元。

由于这次合作很成功,上海超市决定,和朱旭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05-

改进3个细节

冬笋的根部留1.5厘米长,有利于冬笋的运输和保鲜。

朱旭东收来的冬笋,都会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切除。

为了让鲜笋尽快到达消费者手里,朱旭东还对工厂内桌子之间的距离进行了调整,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

以前30多个工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10个人就可以完成。

这个浙江湖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冬笋的存储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放在离冷柜较近的位置。而这样的位置,一般离超市入口最远,客流量相对较少。

为了吸引消费者,朱旭东鼓励公司的90后管理层发挥想象力,给产品包装做文创。

2019年,朱旭东把安吉冬笋卖到了上海、南京、宁波等城市。

一斤冬笋19.9元,年总销售额800万元。

-06-

加工、销售笋干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安吉县道路受阻,农户们的竹笋运不出去了。

安吉县的雷笋种植大户,陈绍植,只好雇人上山把冒出来的雷笋砍掉。

雷笋的价格,从原来的30多元一斤,一下子跌到了4元一斤。

这个浙江湖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当时,朱旭东每天也有上千斤冬笋运不出去。

可他却决定收购陈绍植和其他农户的雷笋,价格8元一斤。

有人愿意收他的笋,陈绍植既高兴,又奇怪:朱旭东收这么多笋,要怎么卖出去呢?

原来,朱旭东早就发现,一年只有几个月时间能卖鲜冬笋,剩下的几个月没有产品可卖,就无法把竹笋发展成产业。

他想把鲜笋做成笋干,全年都可以销售。

朱旭东和当地一家规模加工笋干的企业合作,只选竹笋中间最嫩的部分加工成笋干。

这个浙江湖州人,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卖竹笋,年销售额1000多万

2020年5月,他带着加工好的笋干来到上海一家餐厅,请餐厅负责人品尝。

为了方便厨师做菜,朱旭东还特意把笋干做成了200克一份的包装,刚好够一份菜的量。

餐厅负责人对朱旭东的笋干品质和包装形式都很满意,当即答应和他合作。

2020年,朱旭东除了卖给生鲜超市40万斤鲜笋,剩下的都加工成了笋干,卖给了餐饮企业。

这一年,他的销售额不降反增,达到了1000万元。

如今,安吉县的板栗、春笋、萝卜、紫薯等农产品,也先后进入了生鲜超市。

朱旭东凭借他的商业前瞻性,帮家乡农产品搭上了“新零售”的顺风车,带乡亲们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这个擅长烹饪、喜欢用笋做菜的安吉人,终于把家乡的竹笋送上了远方客人的餐桌。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 删除该文章。

来源:田间地头稻草人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