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岁末,党中央都会召开一场高级别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当年经济工作、研判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来年经济工作。这个会议不仅关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走向,还将影响14亿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恰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关键节点,放眼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特殊背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瞄准“十四五”开新局,这次会议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部署了明年要抓好的8项重点任务。
这其中,“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引人注目。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提到解决种子问题,还是首次。
在这样一场为中国经济把脉定调的重要会议上,为何要突出强调解决好种子问题?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
近些年,我国种业有很大进步,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控的。
水稻和小麦种源能够做到完全自给自足且有竞争力;玉米和大豆种子基本自给,但受育种及栽培等因素影响,单产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少数蔬菜品种还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一些适宜设施栽培、加工专用的蔬菜品种仍需要进口。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也是观察大国领袖治理经济的独特视角。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将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如何进一步研究部署解决好种子问题,令人期待。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个很引人注目的提法,就是“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就是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实施包括:
要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要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要牢牢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 供给保障能力;
要加强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正如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所说,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
突破“卡脖子”问题,关键靠创新。如果我国种业不能及时补上研发短板,那么我国的“菜篮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于人。
解决好种子问题,瞄准的是14亿中国人的超大内需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藏粮于地"?
关键要保证耕地安全。
"要想保证粮食供应,'藏粮于地',首先要确保耕地安全,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当前国内非常重视耕地保护,但还存在一部分耕地被"非农化、非粮化"利用的情况,比如有的农业耕地被私自转型用作工业用地。胡定寰说,如果耕地不断被侵占,就会影响粮食安全,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他建议相关部门严格把关耕地的使用,农业耕地坚决不作他用。
怎样"藏粮于技"?
发展育种技术,推进规模化生产,普及农业机械。
胡定寰认为,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当前我国的粮食育种技术,整体还落后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中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本土种子资源非常丰富,但在长期不断引进国外粮食品种使用的过程中,很多本土种子品种逐渐消失了,这是非常可惜的。"胡定寰说,种子品种资源减少,会给新品种的开发带来难度,长期依赖进口品种也会带来巨大的成本,这也是要加强种子库建设的原因。
胡定寰介绍,目前各地农科院都有很多种子库,在建设和维护种子库、研发新种子的过程中,建议相关部门给予更多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国家要进一步完善育种人才激励机制,以及关于种子研发的长期发展和保护战略,从而吸引和培养更多有耐心、责任心,有工匠精神的农业科学家。"他们不只为了发表论文,还要热爱这项事业,能够长期坐得了‘冷板凳’,专心研究育种。"胡定寰说,育种是最根本的工作,但往往投入时间高,产出少,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机制提升育种人才的积极性。
此外,农业生产中还应继续推进规模化生产,普及农业机械使用。胡定寰举例,"广西的甘蔗为什么比巴西贵很多?因为巴西甘蔗生产几乎完全机械化,在广西目前仍主要依靠人工,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 他说,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普及机械化,而机械化操作的前提是规模化生产,粮食耕地大面积成片才便于农业机械高效使用,如果到处是分散的小片土地,农业机械难以施展。
胡定寰认为,发展育种技术,推进规模化生产,普及农业机械,再加上水利等配套设施提升,中国的粮食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来源:新华社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