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000多种农药,全国人均2.41公斤!农药真是毒吗?

农药作为不可或缺的农业生产资料和重要的化工产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农业和大化工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的意义,在我国农业向着现代化迈进的进程中,农药的作用不可替代。

传统概念中是“药”三分毒的思维定式深入人心。加之日常的信息传播过程中某些为了博取流量、赚取眼球的不负责任的信息更加剧了百姓对农药、农药残留的恐惧。农药大有被全面“污名化”的趋势。

我们先来看一下某位博主的短视频截图。

很多人会被以上的数字吓到。1000多种农药,仅仅对付了20多种害虫,用量337万吨,全国人均2.41公斤。这比每年没人吃的盐还多。这还了得?

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先来说一说上面短视频中的基本错误数字。

一、关于产量

首先关于农药产量。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农药生产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药生产在2014年、2015年达到高峰的374万吨,随着国家实行化肥农药双减政策后,农药生产量呈快速下降趋势。2017年后基本控制在全年250万吨以内。

那么这些农药都是用在中国的吗?其实并不是,我国不但是农药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农药出口大国。以农药生产量最高峰的2014年、2015年为例,当年农药出口量分别为164.17万吨、150.95万吨。

2019年农药出口情况

也就是说,我国农药总产量中有很大比例用于出口。

简单的用总产量/我国总人数的算法是非常荒谬的!

二、关于用量

农药的产量和农药用量是一回事吗?2020年11月12日,“第36届中国植保双交会信息发布会”上公布2011-2019年农药使用总量(折百量)由31.3万吨下降到26.3万吨。

农药的产量并不代表农药使用量。农药是由有效成分、各种溶剂、助剂构成。实际使用过程中还要进行大比例稀释。真正起到杀虫、杀菌、除草作用的仅为农药中的有效成分。溶剂、助剂的作用是形成稳定的形态、帮助作物良好吸收。而溶剂、助剂本身并无不良反应。用农药折百量计算农药用量才是较为科学的态度。

三、关于作物和病虫害

我国是农业大国,作物种类丰富。病虫草害种类远超你的想象。

粮食作物:

谷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包括 蚕豆、豌豆、绿豆、红豆、黄豆、小豆等)。

经济作物:

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椰子、油棕、胡椒、蕉麻、剑麻、咖啡、可可(饮料作物)、烟叶 、甘蔗(糖料作物) 等。

亚热带经济作物:油菜 (油料作物)、芝麻、棉花、蚕桑、油橄榄等。

温带经济作物:大豆、向日葵、甜菜、花生等。

瓜果蔬菜:

青菜、白菜、番茄、黄瓜、茄子、冬瓜等。

葡萄、西瓜、桃子、柑橘、石榴等。

如此众多的作物,病害害的种类更加繁多,以水稻为例,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干尖线虫病、黑条矮缩病、纹枯病、胡麻斑病、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等。水稻主要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另外稻田各个时期发生的危害生长的杂草品种也有十几种。

每种作物的不同病虫草害均需要不同品种的农药进行防治。

四、关于农药毒性

我国农药整体是安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产量占比从之前的70%以上,下降到2%一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成为主打。近7年以来(2013-2019)微毒、低毒农药新等级数量占年度新等级总量的年均值为96.6%,其中3年达到100%。根据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2019年11月公布的《禁限用农药名录》,目前有禁止(停止)使用的农药(46种),在部分范围内禁止使用的农药(20种)。绝大多数高毒农药均已被禁用。

以上这些农药连生产厂商都极少触及。想要通过农作物流入到百姓口中就更加困难了。

五、关于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2017年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6)》实施,规定了433种农药在13类农产品中的4140项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对残留限量的要求高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标准。在农药登记过程中高残留农药基本无法获得农药登记。

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生长期长,储存期也长,大部分农药残留会降解掉,而且又要经过加工和烹调,残留会进一步去除和降解,相对比较安全。蔬菜和水果由于大部分是鲜食的,农药残留降解少,因此国家对蔬菜和水果使用的农药管理较严,除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外,对允许使用的农药严格规定使用技术和安全间隔期,正常的生产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对于一些连续采收的鲜食蔬菜和水果,残留风险可能相对大一些。农产品都有农药残留,由于各国对农药及其残留进行严格的管理,符合农药残留标准的农产品是安全的,因此,对于农产品的残留和安全性应当正确认识。要增强安全意识,但也不必谈药色变。农药残留的量是非常少的,其危害远小于一些环境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

不少消费者认为,有农药残留就等同于不安全,甚至故意去选择“虫眼菜”,其实是混淆了“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的概念。而农药残留的标准是通过实验室数据基础上,再放大百倍量而确定的安全标准。即使出现了小概率超标事件,也并不代表一定对人体产生危害。

六、农药从创制到使用的过程

农药从创制到使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十几万个化合物中开发一个新的农药化合物,耗时约为10年以上,投入费用基本在3亿美金左右。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化合物需要具备一定的活性,而且对其化学成分、毒性、活性、稳定性、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土壤、水质、蜂、鸟、鱼、蚕的影响评估)、残留限定等均有严格的范围限定。新农药上市需经过严格的登记试验,登记试验项目多达几十个。这些试验必须由国家农业部认定的试验单位方能开展。普通制剂的登记周期长达2-3年,新原药的登记周期更长。201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药管理条例》更加大了对农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立法。

所以说只要是经过国家正规登记、由具有生产资质的农药企业生产的农药均是有效的、安全的。是从源头上得以保障的。

七、写在最后

从人类进入农耕文明,驯化了自然界中的野生植物开始,农药就和农作物紧密相连。公元前240年成书的《周礼》中专门就有记载治虫、除草所用的药物和使用方法,近代化学工业革命以来,农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人类战胜作物病虫草害的武器库中添置了众多的弹药。农业科学实验的逐步发展使农药的应用逐渐有了科学依据。诚然农药在其发展历程中出现过短暂的高风险时期。但当下农药已经进入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的新时期。

摒弃错误的观念,科学认识和使用农药,不哗众取宠制造恐慌、不盲目跟风传播误解,是每一个农药人和社会大众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来为农药正名!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来源:农药快讯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