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蓟马大危害,杀蓟“全方位”方案在这里!

蓟马体型小,不易察觉,危害重,已成为设施蔬菜生产的一大难题。实际生产中,不少菜农反映蓟马难防难治,多由于无法及时辨别症状,而盲目喷药,防治不得法所致。建议菜农防治蓟马时,应结合其生活习性,进行综合防治,选择长效+速效,杀虫+杀卵的药剂配方,交替用药,才能实现有效杀灭的目的。

蓟马生活习性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成虫活跃、善飞,且畏光,白天多在叶背或土壤缝隙中,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雌成虫寿命8天-10天。

蓟马为害特性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的汁液,如枝梢、叶片、花、果实等,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嫩叶受害后使叶片变薄,叶片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现变形、卷曲,生长势弱。幼嫩果实被害后会硬化,果实表皮破裂,逐渐失水干缩,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呈现不同形状的木栓化银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严重时造成落果,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不仅如此,伴随着蓟马锉吸植株组织,还会传播多种病毒。

不同蔬菜,蓟马危害症状也有所区别:

危害茄子时

蓟马若虫、成虫潜伏在茄子的萼片底下、植株上部嫩叶及茸毛丛中活动取食,锉吸心叶、嫩芽、幼果的汁液,使被害植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生长点萎缩。幼果受害后,表皮呈黄褐色斑纹或长满锈斑,果皮粗糙,茄果尾端弯曲。

在辣甜椒上

蓟马以成虫、若虫锉吸心叶、嫩芽、幼花的汁液,使被害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生长点萎缩,或新叶展开时出现条状斑点,茸毛变黑,出现畸形,易脱落。危害幼果,则是群集于果实与萼片附近吸食,造成白色或褐色条斑,严重时可导致果实扭曲畸形。或者直接危害花朵,造成落花。

危害丝瓜时

蓟马具有趋花性,卵一般产在花瓣上,卵孵化成若虫后吸食花瓣汁液而造成花瓣干边。

在黄瓜上

蓟马发生轻时,多危害生长点附近叶片,导致叶片皱缩变硬,呈现暗黄色,生长点生长变慢甚至坏死。发生严重时,可危害中部功能叶,常沿叶脉取食,即在黄瓜主叶脉两侧呈现均匀连片的小白点。易与黄瓜的褐小斑症混淆。

物理防治

设置防虫网、防草布:

棚室周围往往生长大量杂草,这些杂草正蓟马等小虫的栖息场所,若不及时清除,即使喷药后将作物上的害虫杀死,等药效消失后,蓟马又从残株、杂草迁移到作物上,会大大降低防治效果,建议菜农及时清除残株、杂草,或使用防草布除草,清除蓟马的栖息繁殖场所,减少虫源基数。

同时在棚室通风口、门口等与外界相通的地方设置目数较高的防虫网,严防蓟马的潜入。但是想要真正做到严密防虫,防虫网不是安上就可以了,还需要严密。通过在防虫网四周设置边裤,穿上钢丝并加以固定,不会受到风力影响,且防虫网与棚膜、地面紧贴,避免漏洞产生,达到防虫的严密性。

悬挂粘虫板:

蓟马体型小,若不注意,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等到发现时棚内虫害已经非常严重。粘虫板以其可以提早发现害虫发生状况,并起到一定的杀虫作用,是棚内虫害防治的第一步。利于蓟马的趋蓝性,可在棚内悬挂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粘虫板要根据棚室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数量,每亩一般30个-40个,随着蔬菜的生长随时调整高度,一般悬挂在植株生长点之上15厘米-25厘米为佳。

高温高湿,杀灭隐蔽的蓟马:

蓟马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引发若虫大量死亡。此外,蓟马大量存在于土壤中(多数潜伏在表土下5cm范围内),根据这两个特点,在晴天上午浇水时随水冲施阿维菌素+噻虫嗪,然后中午前后光照强时关闭风口升温,茄果类蔬菜棚温不超过36℃,瓜类蔬菜棚温不超过40℃,利用棚内高温高湿的条件,加上药剂的作用,将蓟马杀灭干净。

生物防治

目前在蓟马防治上使用各类生物杀虫剂、天敌害虫等生物防治措施越来越多,一般多在蓟马发生初期或发生前使用,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要起作用,最关键的一点是保证其中的有效微生物能够生存繁殖,用药时要选择傍晚、阴天等光照弱时用,并且最好单用,避免拮抗或杀灭有益菌。

化学防治

选对药,虫卵兼杀:

由于蓟马的危害特点是锉吸蔬菜嫩稍、嫩叶和幼嫩瓜果中的汁液,使被害嫩叶、嫩稍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色,节间缩短,生长缓慢,因此防治药剂若无内吸性或者内吸剂量不足,就难以使其胃毒致死,给药剂防治带来难度。此外,很多菜农通常只注重成虫的防治而忽视卵的防治,这也是造成蓟马难防治的一个原因。

因此,防治蓟马,药剂不但要选具有内吸性,还要具有虫、卵兼杀的功效,可以是复配药剂,也可以是几种药剂混配成配方。如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吡虫啉+有机硅,或者选用多杀菌素+溴氰菊酯+有机硅。多杀菌素对害虫具有快速的触杀作用,对叶片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残效期较长,且有一定的杀卵作用;而吡虫啉则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有机硅助剂利于药液扩展,提高防治效果。这些复配配方既杀虫又杀卵,防虫效果大大提高。

用药部位要全面:

蓟马的卵、若虫及成虫隐藏性强,不仅存在于植株叶片、花朵等幼嫩部位,而且也大量存在于土壤裂缝中,不易被发现,若喷药不全面,只喷叶片,蓟马怎会防住?建议菜农喷药时要将植株叶片正背面、花器、茎秆、地表等都喷到,而且喷施均匀,喷严喷透,以保证防虫效果。

提前预防,用药时间要准确:

在保护地蔬菜生产中,蓟马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会有两个高峰期,即每年的10月-12月及来年的3月-5月,在高峰期来临前,提前预防,可避免蓟马的流行。用药时还要根据蓟马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时间,蓟马怕光,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基本都躲土壤的缝隙内,到了晚上没有光的时候再出来进行为害,同时也有趋花的习性,这就决定了防治蓟马在花前用药,也就是选择在上午开花之前效果才好。昼伏夜出的习性,则决定了防治蓟马在傍晚用药提高防虫效果。

注意轮换用药:

蓟马的抗药性强,若长期连续使用一种药剂,容易使蓟马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菜农一定要注意轮换用药,除了上述药剂,也可与甲维盐、啶虫脒、阿维菌素等轮换或复配使用,避免抗药性产生。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来源:北方蔬菜报(BFSC2014)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