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蔬菜大王”许真华:无偿传授种植技术,带动一方增收致富

凭着一份返乡创业的执着、一份对家乡的热爱,十余年间,四川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村民许真华从一名退伍军人发展为工厂骨干再到种植大户。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真挚情感。

结束漂泊 回乡种菜

种菜十多年,许真华的阵地已经从威远延伸到自贡。5月21日下午,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双观村,许真华和当地工人忙着调配培育丝瓜苗的营养土。“黄瓜马上下市了,要赶紧培育丝瓜苗,才赶得上销售旺季,卖上一个好价钱。”许真华说,黄瓜销售旺季已过,已经卖不上好价钱,除去成本赚不了多少钱,所以他决定将黄瓜藤拔掉,待用水将地里的害虫淹死后就栽种丝瓜苗,为下一阶段时令蔬菜上市做足准备。这是许真华十多年来在种菜过程中得来的经验。

十多年来,许真华先后在威远县向义镇静宁村、塘角村,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双观村等地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蔬菜。如今,他在双观村种植的蔬菜规模已经扩大到20亩,产品涉及黄瓜、丝瓜、芹菜、苦瓜等时令蔬菜,年产值在40~50万元,净利润在20万元左右,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

1996年,时年18岁的许真华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应征入伍到北京服役。经过三年军旅生涯的磨砺,许真华吃苦耐劳、正直自律的品格越发得到彰显。义务兵役结束后,许真华孤身一人来到江苏省的一家毛衫厂打工,经过4年时间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工友的一致好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经过7年的漂泊,许真华越发怀念家乡,决定返乡创业,“当时听说我们柏林村有人在种植大棚蔬菜,而且效益挺不错,我就坚定了回乡的决心。”

然而,当他把决定告诉父母时,却遭到了严厉反对。“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都觉得种菜没有前途,而且风险很高。”许真华说,当时他在毛衫厂一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父母始终觉得在外打工比回家种菜强,所以一直没有同意许真华回乡种菜。

回家、创业,皆是许真华的向往,尽管家人反对,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2004年,许真华婉拒了毛衫厂领导的挽留,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

传授技术 惠及一方

“虽然当时心里已经计划好了,但真正迈出那一步的时候,真的有点两眼一抹黑。”许真华笑着说,由于当时对种植业一窍不通,对传统节气不了解,没有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时不知从何处下手,那时他也真正明白了父母为什么极力反对他回来种菜。

“我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我还年轻,可以学啊!”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许真华一边用劳力换技术的方式不断向村里的种植大户学习技术,一边筹集资金在村里承包了几亩地开始“试水”。

接下来的6年里,虽经历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以及父母的不认可,但许真华依靠刻苦钻研和不断取经学习,终于掌握到育苗、施肥、灌溉等种植技术,从一个不懂种菜的外行变成了行家里手。

大棚蔬菜种植成功后,许真华将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主动分享给愿意学习的村民。柏林村村民许明武便是其中之一。现在,他已经在柏林村种植了12亩大棚蔬菜,年产值20余万元。

“非常感谢华哥的帮助,如果没有他,我现在都还在外面打工。”许明武告诉记者,从2012年自己回乡创业起,许真华就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除了不遗余力地传授种植经验以外,在播种季节,他还主动到自己的大棚里帮忙。在销售时节,许真华也不忘帮他在收购商那里争取到一个好价钱。

“许老板人很好,很大方。”在双观村许真华租住的房屋周围,当地村民这样评价他。据了解,每当有新鲜蔬菜成熟,许真华总是大方地让村民到大棚中采摘新鲜蔬菜。

如今,许真华已经成功带动柏林村6户家庭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并为当地提供灵活就业岗位80余个。

截至目前,向义镇已种植有大棚蔬菜近400亩,其中柏林村接近200亩。同时,在许真华的带领和努力下,柏林村顺利完成了国家“金土地工程”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和出产率。此外,作为柏林村村主任,许真华还带头筹资,协助村上调解矛盾纠纷,助力村道修建,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蔬菜销售创造了良好交通条件。

来源:人民日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