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留美女博士回国当“菜农”,用“想把中国人都饿死”的种植模式,成为行业标杆年入800万!

一个城市里长大,高学历的姑娘,却当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作为清华的博士后,在学生时期,别人的留学都是去名校、去大城市,她却申请成为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到当地农场当了半年地地道道的农民。毕业后,本可以选择到高校当一名教师,过安安稳稳的日子,潜心科研,她却回归田间地头。

石嫣以土地为自豪,她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新农民新农人,坚持有机种植,也坚持下田,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这片土壤,珍惜每一颗种子。每天手上沾满泥土,皮肤变得黝黑,身体变得结实。通过健康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将农户与消费者串联在一起,实现食在当地,食在当季。而今,她创办的农场,也成了国内休闲农业产业的样板间。

对话土地:产量不等于农药化肥

十年前,石嫣和她的有机农业实验曾被说成是想把中国人都饿死

说这话的不是网上的键盘侠,而是石嫣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一位心直口快的老教授。而当时的石嫣还只是个博士生,刚刚加入人称温三农的温铁军在京郊凤凰岭脚下创建的有机农业实验田小毛驴市民农园

在这里引入社区支持模式,采用生态方式种植,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化学添加剂等人工化学合成材料,保证种植实物的健康、安全;消费者在种植之初预付生产者一年的生产费用,与生产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一种友好互助模式。

当时,中国的有机产业在市场与学界都走到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已有的有机农场大多数在几年运营后陷入亏损,超市里的有机货架无人问津。

农民无利可图,生产方式还被质疑是在放弃现代农业技术,是逆时代发展。由于信奉传统,有机农场的产量有限,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价格居高不下。以这些有机食品的标价,普通家庭偶尔尝个鲜或许可能,作为日常食材却只有少数人愿意买单。

但石嫣不认为这些前期挫折能够证明什么,恰恰相反,她看到的是已经被推向悬崖边缘的农业生产——过去几十年里,我国高化肥、高农药维持的农业产量不但不可能长期持续,还可能在最终崩溃前,首先摧毁更广泛意义上的生态系统,危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环境,和最终吃下食物的人类自己。

水土污染里最大的一个来源其实是农业污染。这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石嫣说。2010年,政府三部委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排放造成的污染,已成为中国面源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远超工业源、生活源污染。

实际上,影响农业产量的绝对不只是农药和化肥。把农药化肥视作解决产量问题的主要方案,是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更何况,超量化肥、农药带来的巨额污染治理成本,还没被算进纳税人的账里。

除了对产量的片面认知,造成隐患的还有不断拉长的整个食物链条——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等多重流通环节,造成了大量食物浪费。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的食物在到达餐桌前,就有近三分之一已被浪费。

石嫣决定用实践去证明,依靠无农药无化肥的生产方式,和更直接的市场流通,农业能够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城里居民能吃上健康、有机的食物,乡村里的农民能靠农业活下去,大自然不再被高污染农业排放破坏。

博士毕业,她创建了分享收获有机农场,尝试跳过普通超市等强势中间商,建立农民和消费者之间更直接的联系,使双方的信息、定价更加透明和直接。

一开始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地里的问题不断出现:连续下雨,露天种植的西红柿和黄瓜很容易生病。后来租了大棚,小心翼翼控制温度和通风,但因为没有及时打开大棚的封口,曾经一中午烧死过一棚西红柿。还有合作农户面对猖獗害虫忍不住用了一次农药,石嫣只好要求把那一块地的菜全部拔掉。

农场周边的村民们目睹全过程,有些村民笑称石嫣是傻博士明明偷偷用点农药也没人知道。

石嫣没气馁,继续一步步地摸索着土地与农作物的习性。

防虫害的诀窍是保证健康的土壤和良好的管理,配合投放自然天敌与合理轮作,恢复生物多样性。保土质需要的是更多的使用有机肥和堆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与小动物的热带雨林活性。大棚内部像实验室一样控制光照、湿度与温度——让自然循环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处在最合适、最舒服的位置。

石嫣和伙伴们用数据与经验积累,尝试重建被化肥农药粗暴打断、取代的天然过程,在自然规律与人类行为中寻找可持续的平衡点。

土地与庄稼回报了她。从我们自身的经验来看,不用农药化肥,在转换期,粮食作物产量比常规降低大约10-20%。瓜果类蔬菜与非有机的产量差异不是特别大。” 今天,她的农场全年自产蔬果超过了100种,因为不使用除草剂,田里还有荠菜、蒲公英等野菜可食用。

(农场)土壤的有机质检测从2013年的1.5%,增到去年的4%,土更松软,土壤中的生命又出现了,一铁锹下去能挖到蚯蚓。石嫣被太阳晒成蜜色的脸上,有多年对话土地带来的笃定与自信。

刚从地里采来的水果和蔬菜 

产量有保证后,找到并保住消费者成为另一大挑战。农场开办初期,石嫣坚持跑三个小时路程自己把菜送上门,为的就是能和客户见上一面,跟他们聊两句有机食物生产背后的小故事。

到今天,石嫣的有机农产品市场销路已经打开:农场的稳定订户已达到四位数,许多会员跟着她吃菜达八年以上。每一个季度开始时进账的那笔资金,都成为下面三个月农场正常运转的基础。2018年石嫣的年收入更是猛涨到800万!

对话农人:在农村不等于没出息

产量与销路,只是石嫣和她的有机农业实验的第一步,也许也是相对简单的一步。

2017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二十出头的新员工被爸妈从农场直接带走了。在那之前,他和爸妈在北京市内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爸妈趁周末来顺义看过农场后,还是希望自己儿子在城里工作。

“2017年以前,这种主动被动走的太多了。石嫣淡淡地说。就算只是在城里的工地上班,也让许多人觉得比干农业有希望。石嫣收到过好多员工的家长反对,都是类似的话——“我当了一辈子农民了,送你出去上大学,就为了不让你当农民。

石嫣对于那些突然的离开十分理解,她自己也曾经历过类似的踟蹰茫然。

十八岁上大学以前,石嫣与农村几乎没有直接接触。她在河北保定城里出生长大,上大学选择了隶属商学院的农业经济发展专业。当时的她,一心想着要深造,未来或是讲台,或是研究所办公室,但从来没有想过黄土地与蔬菜大棚。

即使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多年专研农业和农村发展,石嫣依然对自己的选择很矛盾,心里没底。

同期,她的同学们大部分去了科研院所、银行等地方。说白了,(那时)还是觉得作为职业,农民不如其他的。未来的发展、不知到底能不能走下去。

走过将近10年,石嫣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自己的人生选择,都越来越自信。她自己特别喜欢在农场的耕读状态:白天有时巡巡地,帮忙干点农活,和同事们开会探讨如何提升客户体验,晚上回到附近家中,读书、做研究、写作。

石嫣要探索的,不仅是生态农业的产量与销路,也是让农民成为一个令人骄傲的职业之路。

分享收获农场也吸引了各地慕名而来的有机农业从业者,他们被称作新农人。石嫣认为,这是一群认同有机生产、生活方式,经历城市生活后,仍然愿意去到乡村,从事农业的人们。

但正如最初的石嫣一样,投身农业并不容易。传统知识分子心理作祟,石嫣想帮帮更多这样的年轻人。由此,石嫣开起了新农人培训班,每年培训的新农人超过200人次,迎来短期参观学习群体达几千人次。

谈及这些年轻人,石嫣显得很骄傲。乡村振兴其实最重要的是人,年轻人愿意回来,这代表很多东西。

对话社会:年轻人也应该搞农业

袁隆平院士接受石嫣采访视频截图

对于现在的很多新农人来说,我们可能处于历史使命的一个初期阶段吧。石嫣这样说道,她想起去年9月份,自己又见到并有幸采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对着她,也对着采访镜头强调:年轻人都不搞农业,今后是个大问题。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农业是所有人都应该负起责任的事情。

袁隆平院士接受石嫣采访视频截图

对于现在的很多新农人来说,我们可能处于历史使命的一个初期阶段吧。石嫣这样说道,她想起去年9月份,自己又见到并有幸采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对着她,也对着采访镜头强调:年轻人都不搞农业,今后是个大问题。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农业是所有人都应该负起责任的事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