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不可思议,种子竟能存放1.95万年不坏!末日种子库真能拯救地球?

最近最火的电影肯定是《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的票房还在刷新着,里面有很多未来科技都让观众十分新奇,其中还有一个和农业有关。


为了人类文明之延续,莫斯将启动火种计划。领航员空间站冷藏了三十万人类的受精卵,和一亿颗基础农作物的种子,储存着全球已知的动植物DNA图谱,并设有全部人类文明的数字资料库,以确保在新的移民星球重建完整的人类文明。


这段剧情说的是地球将要毁灭,国际空间站将带着种子前往宇宙深处。种子是科幻电影里的“常客”了。而且,种子库不是科幻电影里的虚拟事物,在地球上确实存在,还有好多个。



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


十年前,挪威政府就在距离北极1000公里的岛屿上建立了一座“种子库”——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它被称为“植物界的诺亚方舟”。这座“种子库”最多可以储存450万份种子样品,有我们常见的水稻、小麦,也有大多数人从来都没见过稀有物种。



然而,和大家印象里的“末日种子库”不同,挪威的这座种子库并没有什么高科技设备,因为它建设的位置很特殊,位于一个山洞的永冻层深处,这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18度以下,自然的低温完全能够保障种子的质量。


像一般的大麦、小麦、豌豆这些农作物种子,在库里可以保存1000年以上。有些种子生存能力强,保存上万年也不会坏。比如说高粱种子,大约就可以存放1.95万年。



不过,这座种子库的安保系统还是十分靠谱的。仓库门口安装有防爆破门和密封舱,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金库,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基因存储库。



为了增加种子的种类,现在,种子库接受来自全球各地的植物种子,每个国家或机构都可以申请将自己的种子存储到这个种子库里。不过,“末日种子库”就是为种子的末日准备的,只要种子放进去,想要拿出来可就难了。只有当遭遇人工或自然灾害,导致这些植物灭绝的时候,你才可以从 “种子库” 取出这些种子。



近些年,诸如此类的“末日种子库”越来越多,英国有“冰冻诺亚方舟”,美国也开始了自己的“月球方舟”计划。而咱们中国也有自己的种子库,在云南昆明就有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这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末日种子库”。截至目前,这里已经收集了4000万颗种子,其中大部分都是珍稀、濒危的植物种子。



和挪威“末日种子库”的粗放式管理不同。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一粒种子从野外采集回来,需要经历鉴定、签收登记、初干燥、清理、X光检测、二次干燥、分装入库等多个步骤,而且每隔5到10年,这些种子还要被重新取出进行检验,以确保它们还能发芽。


除了辛勤的维护,中国的“末日种子库”还有一批让人敬佩的植物学家,为了采集到更多植物样本,每年他们至少要行走三万公里,日常饱受风吹日晒,还要应对极限环境的考验和高原反应,可以说为了一颗种子奉献了自己的生活。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辛勤保护种子是为了什么呢?难道真的是为了应对世界末日吗?其实,我们并不是因为世界末日而保护种子,而是要保护种子以免世界末日。


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一个隐形的食物链里,而植物正是食物链里最基础的一环。40多年前,袁隆平把一株海南野生稻反复杂交,成功培育出超级水稻,养活了亿万人口。不得不说,保护种子实际上就是在拯救地球啊。



而且,种子除了孕育植物,还有很多大家想象不到的作用,比如咱们中国“末日种子库”的植物学家们就从海拔4000米的香柏中提取出抗癌成分。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被种子库收集封存的种子,真的能拯救大家的性命呢。


阅读更多:

地球种子库发展史


上世纪70年代


全世界种子库(指农作物)数量不足10个,保存的种质资源仅有50万份。


上世纪80年代


美国建起了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种质库(指农作物),收藏种质20多万份。美国种质资源保护机构多由大型国家级储藏所和众多由大学、植物园、研究机构管理的小型储藏室组成。


我国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期库(即国家种质库)198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落成,库容量40万份。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专业所,建立国家中期种质库,比如棉花中期库(安阳)。在各省市农业科学院也建立了规模不同的中期库,保存地方作物种质资源。


国家种质库


上世纪90年代


我国在青海西宁建立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复份保存库。


2000年


英国的“威克赫斯特千年种子银行”(包含农作物)建成。这个种子银行与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派出成千上万经过严格培训的种子采集者,专门在各地寻找采集濒临灭绝、地方独有和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种子。


威克赫斯特千年种子银行


2004年


“威克赫斯特千年种子银行”和中国也有合作,它与中国科学院及云南植物园签署了10年的合作协议。


2006年


全球已建成各类种质库500多座(指农作物),收藏种质资源180多万份。其中,禾谷类120万份,豆类35万份,根茎类8万份,饲料类20万份。


2007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清单里共有1400座种子库(包含农作物),不过只有不到25个种子库达到了国际标准。


2008年


世人熟知的人类“诺亚方舟”——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指农作物)投入使用。种子库分为三座储藏室,每个储藏室能够存储150万份样本,而每份样本将保存约5百颗种子,三座储藏室库容量共计约7.5*3=22.5亿颗种子。


假设按照方舟的储藏标准,每份样本都是500颗种子,那么美国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种质库收藏种质20多万份共计1亿颗种子;我国国家种质资源库长期库库容量40万份共计2亿颗种子。


2009年


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指农作物)保存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爱尔兰、墨西哥、哥伦比亚、叙利亚的大约40万种种子样本。


威克赫斯特千年种子银行(包含农作物)已经收集了将近2.5万种植物的种子,种子数超过16亿粒。


2015年


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申请提取在人类“诺亚方舟”的部分备份种子,130箱种子共计11.6万个样本。因为叙利亚战争破坏了阿勒颇市的植物种子库,所幸在遥远的北极还有一处备份。


2018年


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十周年,储存的种子样本已超过100万份,快填满了1座储藏室。


我国已建成种质资源长期库1座、复份库1座、中期库10座、种质圃43个、原生境保护点199个;长期保存物种2114个、种质资源49.5万份,位居世界第二。


打开APP阅读全文